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notice-title img

話題系列加開第二季!
空降接班可以嗎?老員工難溝通該怎麼辦?
12位傑出企業二代,揭開繼承者們面臨的三大試煉與四套解答劇本!


不再通知

獨家AI微型化專利技術,協助客戶打造省電、低延遲、高精準的AI裝置

本文共1180字

經濟日報 台北訊

榮獲2022臺北市亮點企業「研發卓越獎」的滿拓科技,研發全球獨家AI微型化專利技術,為AI從雲端落地的關鍵技術,可將AI模型運算量和資料量減少90%,但精準度控制在減少在1%之內。協助客戶達到省電、低延遲、高精準的目標。

滿拓科技創辦人吳昕益表示,創業是一條漫長路,過程很辛苦,但千萬不要說不公平或輕易...
滿拓科技創辦人吳昕益表示,創業是一條漫長路,過程很辛苦,但千萬不要說不公平或輕易放棄,總是需要突破和改變,為夢想才能更進步。

把雲從天上抓下來,跟著你的裝置走

滿拓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吳昕益(Jack)表示,滿拓成員來自於台大電機、清大電機資工碩博士,專注研發AI領域高效率與微型化技術,將雲端的AI功能落地部署到Edge Devices(邊緣裝置)上來執行AI的功能。「簡單說就是把雲從天上抓下來,跟著有各種影像辨識及語音辨識功能的裝置走。」

這樣做有什麼好處?他解釋,以往都是把AI技術的演算法放到雲端,先在終端搜集到各項數據再上傳到雲端,在雲上運算後把得到結果再回傳,有時數據過多會造成時間延遲性。透過AI微型化專利技術能將雲端AI落地到邊緣裝置,如此一來裝置的反應會非常快,讓使用者的體驗更好。

AI演算法是相當龐大的數學模型,為了精確度,AI運算一向都有上千萬參數以上的演算法,因為資料複雜且龐大,以往只能在雲端處理,無法導入現有的終端裝置。另一方面,終端設備如手機或螢幕顯示器等,內建的晶片運算能力以及記憶體都太輕量,無法處理AI演算法的大量數據。

目前部分業者為了將AI模型放入硬體內,採用剪枝和量化的壓縮演算法,藉此以符合終端裝置的運算能力;然而一旦透過這種壓縮,演算的精準度與判斷率會失準,和透過雲端運算的結果有很大差距。滿拓的AI微型化專利技術,利用演算法優化來提升運算效能,讓運算量和資料量減少90%,但精準度卻只減少在1%之內,達到快速、精準、省電與微型化的效果。

目前滿拓的微型化技術已有7項技術專利,並與國內外多家知名IC設計、工業電腦、電信業者、製造業者等簽訂合作及授權,根據不同類型客戶需求提供軟硬體的產品服務。除了運用專業精準的AI演算法,滿拓科技的Edge AI加速器已有多達20案以上的實際場域經驗,後處理經驗豐富,能夠精準分類、分析判斷,易於系統整合,銜接各式後台。

滿拓科技提供穩定、快速、完整的 AI 部署軟硬體解決方案,在手掌大小的硬體平台中...
滿拓科技提供穩定、快速、完整的 AI 部署軟硬體解決方案,在手掌大小的硬體平台中,可同時執行多個滿拓微型化 AI 演算法。
吳昕益從投入研發AI微型化到技術成型在清大實驗室花了將近十年。雖然長期在清大,卻選擇在台北創業主要看上台北資源豐富。「研發是一條不歸路,要善用外部資源借力施力才容易成功。」他在創業前曾研究各縣市對新創團隊的各項補助,台北的資源最完整。產發局的補助則運用在研發所有的材料經費。尤其是申請計畫必須自訂KPI,讓團隊更積極在時程內達到預期目標,這種在時間壓力下所激發的動力,帶來的效果與資金幫助同等重要。

Jack回憶起創業初心,希望AI能真正地生活化和普及化,透過精準且即時的分析,幫助各行各業減低各式成本,工作者能進而減輕工作負擔,發揮更大的工作效益。在市場擴展上,滿拓透過策略聯盟希望透過和上下游產業鏈的合作,推廣AI應用讓民眾享受到AI帶來的好處,也讓產業彼此共創商機。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N世代學苑成發 秀企業數轉韌性 傳家名門人氣高
下一篇
達易特陳怡芳 奪女性創業菁英獎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