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210字
台積電(2330)、特斯拉同步看好人形機器人與自駕車是AI最夯的兩大應用,鏡頭扮演讓機器人與自駕車精準接收外在環境變化的關鍵,後市看旺。台廠中,亞光是目前唯一橫跨機器人與自駕車兩大應用的鏡頭廠,也是特斯拉供應鏈,通吃兩大AI應用訂單,成為大贏家;佳能、華晶科也緊追在後,陸續有交貨實績。
延伸閱讀》
人形機器人夯什麼1/美中捉對廝殺 韓國三星也參戰了 人形機器人未來一人一台?
精選專題
鏡頭堪稱人形機器人與自駕車的「智慧之眼」,外界看好,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自駕車領域之外,光學鏡頭下一個爆發的新引擎。
亞光通吃兩大AI應用訂單
亞光為台灣鏡頭廠投入機器人與自駕車領域的先驅,不僅切入自駕車應用已久,機器人領域更已與歐美三家客戶少量試做合作中。
法人點名亞光為特斯拉供應鏈之一,車載鏡頭同步供應日本、歐洲等地客戶。談到相關布局,亞光董事長賴以仁日前表示,2026年車載鏡頭逐步由800萬畫素朝1,200萬畫素升級;機器人應用方面,賴以仁透露,目前客戶涵蓋歐美等市場,並邁入試做階段。
佳能近年積極轉型,透過多年光學研發經驗,整合機電及核心影像處理等技術基礎,加入AI及雲端應用,成為光學模組整合方案公司,並將主力放在車載自駕車鏡頭模組及360度商務應用相機模組,成效逐漸顯現,營運重心鎖定影像應用、車用及邊緣運算AI相機等三大領域。
佳能開發應用於機器手臂感測的「機器視覺模組(Machine Vision Module)」,規劃今年第3季試產,第4季出貨歐美客戶,為營運增添新柴火。在車載應用領域則聚焦邊緣AI交通號誌辨識,估計最快下季量產。
華晶科鏡頭+軟體整合 應用不同場景
華晶科近年也投入機器人領域,其中,AGV機器人已出貨美國最大物流中心,看好2025年機器人應用有望逐步貢獻營收表現。華晶科並規劃於下周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中,大秀專為無人機與機器人應用打造的最新AI視覺系統。
華晶科董事長夏汝文表示,隨著AI技術成為智慧機器的核心引擎,「讓AI看得見」已成為推動無人機與機器人產業升級的關鍵。華晶科的AI視覺方案不僅支援高通與輝達兩大主流平台,亦獲多家國際品牌青睞。近期更成功取得一家美系領導品牌於倉儲與物流領域的機器人訂單。
他強調,華晶科具備強大的鏡頭與軟體整合能力,能靈活滿足不同應用場景,實現真正智慧化與高效率的系統運行。
大立光預期下半年出貨給歐美
機器人商機看俏,讓手機鏡頭一哥大立光也不能忽視。針對機器人鏡頭進展,大立光董事長林恩平日前表示,目前比較可能量產的是人形機器人,預期下半年量產,主要出貨歐美客戶,但量不大,採5P(五片塑膠鏡片)設計。
林恩平說,現在是用鏡頭取代觸覺,有些機器人的手可能每隻手指都有鏡頭,或一個鏡頭看五隻手指。至於眼睛因為要有白天、黑夜及防撞設計,因此三顆鏡頭一組,看客戶如何設計。由於機器觸覺還沒發展出來,因此依賴鏡頭取代觸覺,量少之下,高毛利也較高。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