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中華電創新科技 挺生物永續

中華電信董事長簡志誠(左五)展示運用資通訊技術推動生態保育的成果與未來藍圖。中華電信/提供
中華電信董事長簡志誠(左五)展示運用資通訊技術推動生態保育的成果與未來藍圖。中華電信/提供

本文共763字

經濟日報 記者黃晶琳/台北報導

中華電信(2412)積極以創新智慧科技賦能保育行動,中華電信董事長簡志誠強調,企業永續責任不僅降低環境影響,更應透過科技創新支持自然保育,今年是中華電信「生物多樣性推動元年」,制訂生物多樣性長期保育路徑,從「減緩自然損失」及「促進自然正向」兩大核心出發,以科學化自然評估、不毀林、接軌自然正向倡議及自然正向主流化四大目標,擘劃對應策略。

中華電信昨(10)日舉行「AI智慧科技‧生物多樣永續」記者會,展示運用資通訊技術推動生態保育的成果與未來藍圖,呼應政府推動AI技術與淨零政策的目標,揭示中華電信以核心資通訊技術賦能生物多樣性保育,讓科技成為最溫柔的力量,促進綠色經濟、生態保育以及人與自然共存的永續未來。

中華電信表示,推出全台首創的「黑面琵鷺AI智慧監測系統」,結合5G高速網路與AI辨識,實現全天候穩定監控與快速辨識;即時辨識黑面琵鷺族群數量,節省保育志工人力,還結合電子圍籬技術監測棲地環境,可第一時間通報外擾入侵,保障鳥類的繁殖安全,突破以往人工觀測的限制,為黑面琵鷺棲地保護提供創新解決方案,展示科技在生態保育上的無限潛力。

此外,中華電信率先業界推動「百種保育計畫」,結合智慧科技,助力瀕危植物保育,將營運據點轉化為植物的保護基地,導入AIoT技術監控植物生長條件,包括溫度、光度、濕度等重要因子,更以自有千里眼平台,監控植物生長軌跡。2024年起以台北金山大樓為示範點,保育葦草蘭、毛當歸、大屯細辛等珍稀植物,未來將投入更多受威脅植物復育。

中華電信表示,領先全台成為首家建立企業志工結合科學專業並獲認證,培育「樹木碳匯公民科學家」之企業。邀請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邱祈榮,透過專業教育與實作訓練,為同仁提供樹木生態、碳匯知識和調查技術的扎實基礎,本年度已培訓出北中南部共127位合格的公民科學家企業志工。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隱形冠軍/緯謙化身企業專屬資訊長 協助客戶漫步在雲端
下一篇
農曆 9 天年假 出國玩、在家追劇 電信祭優惠搶吸睛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