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472字
在台灣伺服器產業龐大的出貨基礎下,孵化出豐富的伺服器產業供應鏈,從上游處理器晶片代工、封裝,處理器均熱片、水冷氣冷裝置、高頻銅箔基板、導軌、遠端管理晶片、電源供應器伺服器主機設計代工,以至於整座伺服器機櫃包括機箱鐵件的供應鏈,目前僅在處理器及晶片上市占偏低。
但回顧最初,台灣伺服器供應鏈其實並不完整,也是由系統業者帶頭逐步完成,英業達(2356)董事長卓桐華回憶,2000年前接獲Compaq客戶大單,當時散熱系統是英業達自己來設計,再找外包廠商生產,電池跟電源供應器更因「當時全台沒人會做,是找日本或香港夥伴開發,再慢慢培養台灣廠商技術,如今,台灣已有台達、光寶等一線大廠。」
不過楊麒令提醒,雖伺服器硬體供應鏈台灣已經茁壯,但在軟體項目,台灣幾乎是「零」,而由於政府對這塊領域不夠瞭解,他建議,台灣業者至少要會用(軟體)整合到伺服器硬體上,以達成預期的功能。
他舉伺服器作業系統或虛擬化管理軟體為例,目前都是國外大廠天下,「雲達在台廠算對軟體投入高的,300~400人的團隊利用open Source研發軟體,5G則跟國外第三方軟體業者合作。」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