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615字
在台灣的新創圈中,創業者忙著做出產品,許多群募產品「說」得一口好設計,到了集資完成卻做不出來,貝殼放大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林大涵選了一條不同的道路,為了避免群眾把群募跟詐騙畫上等號,他從群眾集資轉型做了台灣第一個群眾集資顧問「貝殼放大」,專門幫需要募資、卻不太會生產的設計者落實產品;他設計出第一個RBF(收益回報型)投資基金天使放大,又在去年做了群募平台挖貝WaBay,八年來,貝殼放大從一家公司慢慢成為集團,以信任為基礎,持續向前。
貝殼放大的群募和顧問事業,更多的是幫文化創意,或是特殊產品找到資金贊助者,在台灣,要協助出版、媒體事業轉型去接觸「俗氣」的資本市場不容易,但貝殼放大幫助了名導演王小棣的電影「魔法阿媽」取得資金,完成了數位版修復計畫。王小棣說,她從來未曾想過,原來群眾募資可以成為製作團隊與觀眾的媒介,喜歡這部作品以及跟它有所連結的群眾,有更深入參與的可能,創造社會的共同回憶。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