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Z世代領軍 元宇宙加速成形

元宇宙示意圖。路透
元宇宙示意圖。路透

本文共1435字

經濟日報 林巧珍

元宇宙議題自從Meta帶頭點火後,至今在ICT產業的討論熱度不減,愈來愈多產業開始以實際行動共襄盛舉,如時尚精品業、藝文展演、教育、公部門等領域,示範性應用案例雨後春筍。這波元宇宙熱不僅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下引發話題,也展現十足的續航力。

從元宇宙應用情境的參與人數來看,當前以具備社交&遊戲、藝文展演元素的應用最聚人氣。如在都市連動型元宇宙「虛擬涉谷」舉行的萬聖節活動,就吸引逾40萬名數位居民上線同樂;而DJ Marshmello在遊戲平台「要塞英雄(FORTNITE)」舉辦的虛擬展演,更吸引上千萬人參與。

推薦

2021年不僅元宇宙先鋒廠商購併動作頻頻,以元宇宙、Web3.0為投資標的創投基金也接續成立。從購併規模來看,先鋒廠商企圖心顯露無遺,如Microsoft宣布以687億美元天價購併動視暴雪、Niantic宣布投資3億美元擴充旗下AR開發者套件功能,以及開發Real-World Metaverse等應用。而相關創投基金方面目前已有八個,待投銀彈逾100億美元。

美、日、韓、中、歐盟等元宇宙領跑國,近期不僅政府陸續針對加密/虛擬貨幣交易訂定規範或稅收標準,亦以實際行動支持業者組成產業協會,致力協助當地產業在「第四波運算革命」先馳得點。由於元宇宙議題有產業端積極推動,還有政府法規配套同步鋪路,不少觀望者信心大增,而這股大勢所趨的氛圍,也成為元宇宙議題持續發燒的重要原因。

元宇宙議題在產業與政府齊力引領下已嶄露頭角;但說到讓「元宇宙列車」一上軌道就加速奔馳的幕後推手,Z世代功不可沒。Z世代被認為將是元宇宙主要的數位居民。這些現年約7~26歲的數位原生世代,特徵包括熟悉智慧產品、習慣線上互動、喜歡圖勝於文、自媒體當粉/造粉、認同ESG等。

或許是因為從小跟數位科技長大,相較於許多大人聽了老半天還是霧煞煞,Z世代不僅能秒懂元宇宙概念,甚至還能無師自通運用各式數位工具為自己打點虛擬分身、創作NFT、打造出心中獨特的數位空間等。他們與元宇宙一拍即合,自然聯手簇擁,加速應用元宇宙化功不可沒。

看準元宇宙時代龐大的創造者經濟,科技大廠積極在應用軟體開發引擎,及3D數位內容編輯工具等相關技術布局,並強調沒有技術背景的使用者也能快速上手。如VIDIA Omniverse、Atheer、UpSkill Skylight、Roblox等皆是標準示範。

當這種賦能型開發工具落到Z世代手上,可以確定這些數位工具的潛能一定不會被埋沒。這群數位原生世代的年輕人將淋漓盡致運用新一代的內容開發工具,把腦袋裡的大膽創意、跳脫框架的點子,盡情在元宇宙空間中釋放出來。隨著Z世代傾巢而出,使用者與科技的關係也將從「科技賦能」層次,躍升至「賦能科技」的嶄新境界。

邁入「賦能科技」階段,也意味「數位情境構思」及「數位內容創作」能力與價值將更受重視。但要想在兩大「高創價潛力」領域中脫穎而出,開發者不僅要對數位居民的樣貌、訴求、程度、價值觀瞭若指掌,甚至連他們還沒想到的需求也都要先幫他們想好。但這對多數台灣IT業者而言是較不擅長的領域,競爭力的養成需要極大決心與耐力。

隨著大趨勢逐漸明朗,已有不少台灣中下游資訊大廠展現升級轉型決心,包括跨域尋求合作夥伴、邀請Z世代數位內容創造者一起發想未來科技應用情境等,也練習從應用趨勢反推軟/硬體技術需求。當然,思維轉換過程並不容易,下定決心行動更要有勇氣。但從現階段產業的因應作為看,或許我們已經跨出關鍵第一步。

(作者是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日月光傳和Amkor競逐蘋果5G數據機晶片封裝訂單
下一篇
樺漢、帆宣強攻人工智慧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