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台灣幾十年都發展不了電池芯 鴻海憑什麼跨入?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記者徐白櫻/攝影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記者徐白櫻/攝影

本文共1118字

經濟日報 記者謝艾莉/台北報導

台灣在電池模組產業蓬勃發展,但一直在電池芯領域缺席,反觀大陸在官方支持與內需市場龐大等利基帶動下,表現突飛猛進。隨著淨零碳排趨勢推升電動車的價值日益提升,台灣在鴻海(2317)(2317)領頭下開始急起直追,鴻海已訂下目標,將在世界各地電動車生產基地配置電池包生產廠房,把台灣電池帶到當地國家。

業內人士透露,台灣在消費性電子產業鏈上幾乎都做完了,就是電池材料沒有什麼經營、政府也沒有重視,「這很可惜,過去落差很難追回」。在電動車浪潮下,各大廠趕緊檢視自己的實力,要證明「台灣是有實力的,只是沒市場」。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本週免費看VIP文章,剩
或者
選擇下列方案繼續閱讀:

加入數位訂閱 暢讀所有內容


彭博等8大外媒、深度內容、產業資料庫、早安經濟日報、台股明星賽、無廣告環境

加入udn會員 閱讀部分付費內容

免費加入

會員可享有收藏新聞、追蹤關鍵字.使用看盤系統等服務

登入udn會員 免費試閱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蘋果比你還重視你的健康隱私 這個設定為資料雙重加密
下一篇
聯電看景氣 未明顯復甦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