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計劃能否提升美國債券孳息率?
1980年代和1990年代,聯準會(Fed)主席保羅沃爾克(Paul Volcker)和艾倫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經常建議美國國會,欲降低利率,就需控制預算赤字。
30年過去了,那條真言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現時,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告訴國會,美國經濟需要更多的財政支持以抵銷疫情的影響,即使美國的預算赤字已經創紀錄達到了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4%。
目前有好幾項針對新冠疫情救助法案的提議,從參議院的5,000億美元「瘦身版」計畫到白宮提出的1.8兆美元方案,再到眾議院表決通過的2.2兆美元刺激計畫。每增加2,000億美元額外刺激措施,赤字的GDP占比便增加1%。因此,無論白宮或是眾議院的方案均會將赤字的GDP占比推至23-25%(圖1)。
這為Fed相關債權投資者引發諸多問題。3月份,第一輪刺激計畫獲得國會批准時,Fed大量購買新債,將長期債券孳息率保持在低位(圖2)。然而,第二輪刺激計畫推出時,Fed是否還會如此大量買債?倘若不,債券孳息率會否走高?
兩種情況均有可能。一方面,3月份股價下跌了30%,同時信貸息差走擴。Fed購買債券不僅是為吸收持續攀升的聯邦債務,也是為防止出現信貸緊縮。現時,股市接近歷史高位,信貸市場運行良好,因此Fed或許不太願意實施第二輪大規模的量化寬鬆。另一種情況,2009年至2014年間,Fed連續三次推出量化寬鬆政策,而最近兩次是在股價上漲、經濟復甦情況下推出的(圖3)。此外,消費者和企業違約飆升也為Fed增購提供了理由。
債券投資者面臨以下幾個問題:
1.什麼刺激法案最終會被簽署成為法律?
2.國會和白宮何時能達成協議?
3.Fed會購買多少新發行的債券?
4.若Fed購債規模不足,孳息率曲線變陡的程度會是多少?
同時,債券投資者將密切關注華盛頓方面的信號。受影響的不僅僅是債券投資者,長期債券孳息率大幅上揚或會促使投資者拋售股票和貴金屬。
期權價格亦反映了投資者的擔憂。隨著刺激計畫談判在華盛頓繼續進行,長期債券的隱含波動率已開始從近期低點攀升(圖4)。以歷史標準衡量,股票和貴金屬的隱含波動率也仍處於高位(圖5和6)。
結論
•財政談判結果仍不明朗
•赤字可能擴闊至GDP的23-25%甚至更高
•不確定聯準會將增購之債務規模
•孳息率曲線變陡可能不利於股票、黃金和白銀走勢
•期權價格居高不下
轉載自芝商所 CME Group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