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51字
近來金融投資詐欺案件層出不窮,歹徒詐騙手法技巧也日新月異,最常冒充名人、金融(證券)機構人員、政府機構人員、知名資產管理公司、台電客服人員、電信公司人員等身分,讓受害人卸下心防。與被害人聯繫上之後,取得受害人信任、或用利益誘惑、或利用話術給予被害人壓力,以進行金融詐騙。
櫃買中心整理常見的幾種詐騙手法,希望增加投資人的了解,並能提高警覺,避免自身財務受到損害。而防範金融詐騙的最佳對策,就是勇敢說「不」,堅定的拒絕提供相關個人資訊。
第一種「信任關係型」,詐騙集團會先透過各種手段取得受害人信任,例如假冒政府或知名機構人員、透過社群媒體成為朋友、或是建立假的網頁與交易平台,並於網路上宣傳手續費低廉且號稱合法經營,有取得金融主管機關核發之證照,誘騙投資人匯入資金於平台上投資股票、期貨、外匯、黃金、比特幣,並提供假的成交與庫存紀錄及績效數據,投資人見獲利豐厚而持續投入資金。
第二種「保證獲利型」,詐騙集團經常透過網路、社群軟體或電話行銷,甚至以保證獲利的行銷話術,勸誘投資人買進未上市上櫃公司股票、非經核准之境外基金、地下期貨等,宣稱投資人因此能獲取鉅額利益,惟遇市況逆轉或公司營運出問題,即人去樓空,投資人求償無門。
第三種「壓迫話術型」,詐騙集團經常透過各種名目(如家人受傷、朋友急用、司法案件等),或假冒政府機關、金融機構、知名業者等,以壓迫式話術(如帳戶遭盜用或凍結、涉及不法案件等),製造受害人恐慌情境,進而詐取財物。
櫃買中心呼籲,投資人若有發現疑似證券期貨詐騙情事,可立即撥打「證券期貨反詐騙諮詢專線」(02)27373434查證,亦可至金管會網站「防範非法證券期貨業宣導專區」及櫃買中心「防制金融投資詐騙專區」查詢相關資訊,並可利用警政署反詐欺專線165,檢具相關具體事證向司法機關提出檢舉。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