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100字
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彭啟明表示,目前全球已有超過130個國家,在政治上宣示開啟「淨零」之路,就連蘋果手機也決定在2030年達到零碳排放,凡是打算爭取訂單的業者,都必須跟著落實,減碳、淨零將是現在進行式。
氣候變遷是近半世紀以來備受全球關注的議題,除了各國努力推動減碳以及淨零排放外,當前全球也有不少企業聚焦永續發展,積極調適。這次的新冠疫情,也暴露了全球供應鏈的脆弱和企業系統失調,更凸顯因應氣候變遷和管理風險,對企業的重要性。
中華公司治理協會非常關注這項議題,近日特別邀請有「氣象達人」之稱的彭啟明,以「氣候變遷和企業所面臨的機會與挑戰」為題向董監聯誼會的董監事會員發表演講。彭啟明平時也經常在政府、運輸、製造、物流、通路、風電等不同產業擔任顧問,他最擅長藉由氣象經濟分析及企業風險揭露,協助企業及組織擬定未來發展策略。
中華公司治理協會理事長陳清祥說明:「就公司治理而言,董事會應思考與風險共存的積極管理,從氣候變遷到永續議題在全球都受到高度重視,企業應投入更多資源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及邁向永續。」中華公司治理協會董監聯誼會會長暨福邦證券金融集團董事長黃顯華也補充道:「氣候變遷的議題已經從道德面延伸到實質的投資面,企業董事會亦需將這些影響納入分析與規劃。」
彭啟明表示,全球重視氣候變遷,減碳、淨零排放是未來經濟趨勢,由於能源消耗占碳排最多,若要減碳,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電力業改革。例如日本由環境大臣小泉進次郎來匯集日本所有力量提出「綠色成長戰略」,針對氫能、海上風電場和小型核反應堆制訂明確的中長期目標。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規劃,全球電力系統要在2040年達到淨零,燃煤、燃油的火力發電應全面除役,再生能源占全球電力90%,太陽能、風能則是其中的70%,這樣的轉變無論是對個人或是產業都是相當大的衝擊。
不過,彭博士表示要真的達到零碳,一年需要增加新台幣500億元的費用,但是這個費用不可能完全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所以推估品牌業者一定是掐著供應鏈,換言之,如果要投身蘋果供應鏈,零碳也要跟著做。
也因此,近兩年來,多數企業都在談論關於因應氣候變遷的布局,台灣也有不少企業因大廠開啟減碳之路受到衝擊。彭啟明說,就他觀察,在這波減碳的國際浪潮下,台灣還只是在喊口號階段而已,雖說企業都在關心在氣候變遷上的布局,但在應用的方法上,還未與國際接軌。
彭啟明認為,未來社會將有很大的轉換,包含電力的使用、生活方式等等,將來都會是很大的商機,在面對環境改革的狀況下,台灣的中小企業能夠怎麼做?從公司治理的角度,他建議,中小企業可以先從碳盤查開始做起,淨零路徑要啟動不能只是光喊口號,先從小地方做起,才能讓台灣與國際行動縮短距離。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