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碳權第一股華紙背後的盤算 「一條龍」做得好好的為何想換「三頭馬車」?

華紙股東會,由董事長黃鯤雄(右)主持。侯思蘋/攝影
華紙股東會,由董事長黃鯤雄(右)主持。侯思蘋/攝影

本文共1280字

經濟日報 記者嚴雅芳/台北報導

當「一條龍」變成「三頭馬車」,是失去過往優勢,還是全新的起跑點?被視為台股「碳權第一股」的華紙(1905)日前股東會上,董事長黃鯤雄宣布,終止長年以來的「林漿紙一貫」經營模式,轉向讓林業、製漿與造紙三大體系獨立運作,在全球碳排規範日趨嚴格的當下,這家傳統紙股如何以碳權為槓桿,翻轉產業想像?

這項結構性的轉變,不僅代表一種舊有產業模式的終結,更與碳權交易、再生能源及循環經濟密切相關,顯示華紙已將眼光從傳統紙業生產,轉向更具永續競爭力的碳價值鏈布局。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本週免費看VIP文章,剩
或者
選擇下列方案繼續閱讀:

加入數位訂閱 暢讀所有內容


彭博等7大外媒、深度內容、產業資料庫、早安經濟日報、無廣告環境

加入udn會員 閱讀部分付費內容

免費加入

會員可享有收藏新聞、追蹤關鍵字.使用看盤系統等服務

登入udn會員 免費試閱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遠百總經理徐雪芳掌舵百貨協會八年有成 開拓創新格局
下一篇
八方雲集衝主力品牌「芳珍蔬食」將退場 德州中央工廠年底啟用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