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36字
萬海航運(2615)昨(25)日舉辦法說會,由總經理謝福隆主持,他表示,紅海危機未解,以哈停戰協議瀕臨破裂,運價變化還是相當大,他也首度證實,目前美國線的長約推估平均簽約價格,仍比去年同期成長上看三成。
萬海昨日法說會上,法人圈聚焦兩大議題,首先,對於美國總統川普正以「振興美國造船業」為名,全球貨櫃輪可能受到的影響及大陸船舶比重。其次,全球貨櫃輪運價走低,對於北美線長約談判後續情況。
針對中國大陸船舶將被收取高額費用一事,謝福隆回應,萬海美西與美東航線配置中沒有大陸製船舶,而萬海自有船隊總計有121艘船,大陸製船舶相當低,以運力來看,占比僅10.49%,多為2,000 TEU(20呎櫃)以下船型,目前主要配置在亞洲,不會運用在美國線。
萬海2025年有三艘13,000 TEU新造船舶將下水運營,並規劃持續淘汰老舊船舶及退租高價租船提升競爭力,以優化船舶運行效率,並積極回應各界對於航運業對ESG節能減排的期待。
另外,2026~2030年萬海預計接收新造船共30艘,其中7,000 TEU兩艘;8,700 TEU 20艘,含附帶購入選擇權四艘;16,000 TEU八艘,共計新增運力31.6萬TEU,顯示持續看好長期航運市場需求。
謝福隆認為,美國線長約運價談判概況,去年紅海危機延續到今年,即便現在運價回檔,主要受需求不振波及;只要市場需求回籠,船舶供給不足情況還是會浮上檯面。若從目前談判結果分析,客戶可接受運價較去年平均調升兩到三成。
中東地緣政治問題再度升溫,所有船公司都沒有人宣布要重返紅海,包括各種紅海周邊航線都沒有恢復,這樣情況顯示,全球船舶吃緊情況今年仍會持續;再加上今年以來全球貨櫃輪租金價格居高不下,代表市場需求還很熱絡。
延伸閱讀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