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Love to Ride 實踐環保騎乘運輸

Love to Ride,實踐環保騎乘運輸。
Love to Ride,實踐環保騎乘運輸。

本文共1440字

經濟日報 曾枱瑋

生活中騎單車或走路進行移動時,目標距離、路線安全性、天候狀況,甚至上班通勤是否遲到,都可能是影響行為的因素。工研院針對全國18至64歲的台灣民眾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在受調查民眾中,有高達76.5%認同以單車或步行的淨零永續行為。

如果有一個應用程式可以幫你收集以上所有資訊,還能夠與車友分享騎車經驗,規劃專屬的騎乘單車計畫,是否會促使你更常騎單車?美國Love to Ride公司就提供這樣的服務。透過App提供技術工具,反饋行為改變要素,利用網站註冊收集資訊且細分用戶階段,並藉由多元資訊整合功能,讓用戶可自行建立騎乘單車的公里數目標,匹配自身的健康促進計畫,達成目標獎勵。

推薦

在用戶騎乘單車的同時,系統會同步連結政府等組織的公開資訊,並結合由用戶中心出發的GPS定位,提供道路交通、天候狀況、共享單車可用數量、安全的單車騎乘路徑、騎乘中的活動熱量變化,找尋單車周邊服務據點及維修服務站的即時動態,甚至還有單車保養維護影片,讓單車使用者可以掌握騎乘時所需要的各種資訊,輕鬆克服維修問題,提高用戶使用產品的輕鬆度與便利性。無論是網站或App都是免費下載,還會發送特定獎勵,強化初階用戶克服騎乘障礙。

除提供完善服務外,Love to Ride也建立起單車騎乘的專屬社群,經由設定騎乘目標,搭配持續性鼓勵措施,由進階用戶鼓勵初階用戶,吸引更多人使用單車。此外,也與企業或地方政府合作,建置專屬騎乘單車規劃方案,如進行企業內部單車排名或跨區域規模相近企業的單車獎金競賽,透過團隊及組織做為驅動來源,增加成員使用單車的頻率。

一旦加入單車社團後,成員彼此間可以在互動式平台上發布企業員工或個人團體的單車騎乘動態,分享目標達成方法與騎乘路線心得,以趣味性與社交力量,提高個人使用單車的頻率與時間。

Love to Ride也會定期彙整分析平台資訊,協助企業擬訂低碳運輸行為鼓勵措施,如提供步行或單車上班員工更彈性的上下班緩衝時間,強化企業加入推動的意願;或者透過累計的數據化騎乘資訊,進一步分析用戶的關鍵障礙,循序漸進,產生低碳移動的改變。

在合作預算上,Love to Ride針對企業或政府預算給予不同方案,並簽訂年度合約,快速建立三方互利的商業模式。如以雙方合約費用的10%做為回饋金,讓企業進行宣傳減碳效益或促進當地觀光使用。

2020年Love to Ride用戶共騎行1.51億公里,相當於環遊世界3,774次,節省354萬噸的碳,與16.2萬棵樹一年產生的影響。2021年全球用戶超過61.1萬 人,共騎行1.57億公里,相當於繞地球3,934圈,這些騎行中有138萬次是出於交通目的。

曾有研究報告指出,民眾願意在4公里以內的短程距離利用騎乘單車移動,歐美政府透過修法、交通津貼、基礎建設等措施與誘因,使單車或步行逐步成為主要的短程移動方式。為強化改變短程移動的方式,美國休斯頓、法國巴黎更建立「一刻鐘城市」的概念,讓所有市民都能在15分鐘的距離內滿足日常需求,助長Love to Ride App於用戶端的使用普及率,同時也提升環境和勞工健康,增加企業運作效率和減少醫衛支出的正面效益。(作者是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分析師)

Love to Ride,實踐環保騎乘運輸。
Love to Ride,實踐環保騎乘運輸。

工研院

工業技術研究院是國際級的應用研究機構,以科技研發,帶動產業發展,創造經濟價值,增進社會福祉為任務。工研院聚焦客戶新價值,擘畫「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為解決方案,用科技創新翻轉生活,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發展解決方案、創建嶄新市場,引領產業社會邁向美好未來。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隱形冠軍/阿原肥皂打造地方創生基地
下一篇
零售、餐飲業 2月營收成長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