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319字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醫療照護科技創新解決方案的需求也必須與時俱進,此外,2021年McKinsey報告也指出,全球智慧醫療的投資總額在遠距健康照護解決方案、行動健康裝置、電子健康紀錄(EHR)等皆有顯著的提升,可見疫情不但改變人類的生活型態,同時間也加速健康醫療照護的數位轉型。
經濟部技術處著眼於此,致力於提升並推動智慧醫療創新服務,期望透過整合軟硬體,包含ICT業者、醫材業者、醫療院所、患者,共創四贏的醫療服務新模式。
世代變遷下,壓力、飲食習慣的改變以及環境賀爾蒙,皆使許多重大疾病的好發年齡層逐漸年輕化,精準醫療更顯重要。台灣擁有舉世無雙的健保資料庫、健全的癌症登記、完善的電子病歷、優質的醫療人才,再加上資通訊的強項,具備一切發展精準醫療的先決條件。
然而,目前各家醫療體系使用之醫材檢測裝置所取得的數位影像資料格式及系統皆不同,如何讓生醫數據能被有效溝通與整合,快速取得授權交換,並符合健保署及國際標準與安全,使臨床醫師能夠即時、有效及精確預測最適當的臨床實踐行動過程,達成以病人為中心的個人化醫療,是一項困難任務。
經濟部技術處投入科技專案資源,支持工研院研發智慧醫療資訊平台「智慧醫療助理解決方案(iMAS)」,這是一套基於醫療影像智慧輔助診斷判讀之系統,可跨科別、跨機構整合分析數據資料,並串接輕量化醫材,透過病徵數據可視化,提供醫護第一線即時使用。
其特色包括:智慧閘道器(Smart Gateway)資料整合,提供無紙化電子病歷、醫材快速配上傳提升作業效率(設定、傳輸、登打、查詢等),醫護免去紙上作業,把精神心力放在病患身上;免寫程式建置資訊平台,以問卷設計方式新增資料欄位,可建立關鍵值(Key value)彈性資料表單,溝通更迅速;最後,以病患為中心之協作群組,透過就醫紀錄、個管資料與醫師連結形成個案醫系圖,自動分派醫令傳回後台紀錄,符合國際標準格式(FHIR/DICOM),並可加密進行跨醫療院所進行資料交換,保障病患健康醫療資訊做到滴水不漏。
近年來在少子化、全球疫情等影響下,遠距診療需求大幅增加,加速5G通訊、數位科技以及人工智慧在智慧醫療的應用。iMAS串接輕量化醫材,包含開發口袋型傷口機、手持式超音波、免用螢光劑的牙菌與牙齦血氧檢測儀等智慧醫療技術在遠距醫療上的應用,等同於把都會區的醫療能量帶進社區、居家與長照機構。
此外,iMAS還可以整合家醫科醫師巡迴醫療時常用的手持式眼底鏡、五官鏡、心電圖、肺量計等,變成可彈性組合與行動的醫療箱。在社區篩檢時,可快速部署;居家訪視時可離線作業;回到醫院診所時即可健保或長照申報,不但能減輕醫護人員的負擔,對於醫療資源不足的偏鄉居民,也可以科技創新服務來弭平城鄉差距,實現健康平權。(作者是經濟部技術處智慧醫療科技應用與跨場域驗證計畫主持人)
經濟部技術處
經濟部技術處整合法人研究機構、產業界、學術界之研發能量與軟實力,促成國家創新系統成員間的科技創新連結,於智慧科技、綠能科技、製造精進、民生福祉、服務創新等領域,開發具前瞻性、關鍵性及跨領域之產業技術,並將研發成果多元移轉落實產業界應用,促進創新研發成果走向產業化與國際化,以厚實產業技術能量,提升產業創新效益。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