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642字
各國逐漸邁向高齡化,隨之而來的便是日漸攀升的醫療支出與社會照護成本。高齡化的國家為解決相關議題,皆積極推動數位科技、預防醫學、精準醫療等技術發展,期盼藉由加速先進醫療科技的發展與生活智慧科技的應用,來達成提升醫病效率與延長健康餘命的目標,由維持健康生活而達成健康老化。
大多數疾病在初期是可治療或可控制,延長健康餘命的關鍵便是能早期發現健康的變化,積極介入改善或實施精準治療。過去精準醫療基於個人的基因表現,以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法;隨著科技進步,精準健康的概念興起,基於個人遺傳或基因表現、環境、生活型態而精準預測、診斷、治療與照護疾病之相關科技的發展,於是成為先進國家近年因應高齡化來襲下的科研與健康政策的重點。
如2018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啟動全民健康研究計畫「All of Us Research Program」,蒐集100萬名志願者十年電子病歷、健康與生活數據、生物樣本等,以增進對健康變化的了解,而發展因應遺傳、環境、生活背景不同族群之精準預防醫療策略以及新的疾病診斷與治療方法,台灣在2021年將「精準健康」列入「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推動方案」,產業範疇包括提供個人化預防、醫療、照護方案而促進健康的相關產業,以達成技術區分可分為數位健康、精準醫療、再生與免疫醫療三大類。
達成精準健康的關鍵技術包括:在健康與亞健康時,藉由平價或方便使用的檢測診斷工具,以提高檢測頻率來早察疾病風險,由個人生活中持續產生的健康數據引導促進健康的生活,以及提升疾病早期診斷效能的新興生物標記與智慧醫療方案;疾病治療時佐以伴隨式診斷對症下藥或客製醫療製劑或器材,並發展標靶治療、再生醫療、微創手術等醫療科技,使治療標的更精準、更少副作用;在照護方面,有賴慢性疾病管理個人化、自動化之數位科技,或以便利、個人化的復健或賦能裝置,精準的彌補損失、退化的身體功能。
其中,數位健康已在健康、疾病、照護三階段提供許多重要科技,新冠疫情更益彰顯智慧醫療應用的重要性。在醫院端,整合多種醫療資訊的輔助診斷、臨床決策支援的智慧醫療產品在疫情嚴峻醫療緊繃的情況下,提供醫院多種自動化、輔助決策的解方;在急診室中,能即時支援X光影像判讀、判別是否需緊急處理或須隔離之感染者之AI應用,其精準、自動化的功效加速病患分流的效率;在重症照護室中,即時分析病患監測數據判別風險而自動通報的AI大幅節省照護人員看護勞力,並提供遠距照護解方。
在這波疫情下,非感染或非重症者的醫療需求也使遠距醫療市場蓬勃發展,相關廠商提供更多元的服務,運用更多的數據驅動臨床決策支援,業務由原本的虛擬問診與遠距病患監測,進一步增加心理治療、居家復健與治療的項目,發展擴及居家住院衍生之應用。
根據市調公司Frost & Sullivan預估,2021年全球數位醫療市場規模為1,783億美元,2021-2026預估CAGR為15.2%,遠高於醫療科技產業成長率7.2%。經濟部技術處為助產業搶攻數位健康應用市場,以科技專案支持智慧醫療資訊平台「智慧醫療助理解決方案」發展,有望加速醫療數據串接,使醫院提供更個人化的醫療服務。
此外,精準醫療關鍵技術—伴隨式診斷(CDx),隨著次世代基因定序(NGS)、生物資訊、機器學習大數據探勘以及生物樣本處理技術的進展,大幅提高檢測靈敏度並發現新的檢測標的。從過往必須由侵入式病理採樣才能檢測,現在已能藉液態生物檢體樣本來進行用藥決策檢測,讓病人即使在組織檢體樣本取得有限下,仍能透過血液檢測篩選,而有更多標靶治療藥物的選擇,還可便於治療期間監測抗藥性與術後追蹤。
近年還陸續發展出能提早檢出癌變的各種血液篩檢技術,使癌症疾病管理有更全面的解方,技術處亦以科技專案亦支持研發法人開發「癌症精準診斷與動態監測技術」,運用液態生物檢體提供癌症病人精準治療與監測,預期將可帶動台灣精準醫療產業鏈,在全球精準健康大趨勢下順勢起飛,創造台灣醫療科技產業發展新方向。(作者是經濟部技術處產業技術基磐研究與知識服務計畫成員)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