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646字
經濟部統計處20日指出,7月我自美國接單金額達163.4億美元,月增10.5%,年增14.3%,增幅創2022年4月以來最高。經濟部統計處長黃于玲指出,包括美國、歐洲、日本7月訂單皆為正成長,主要是反映智慧手機新品備貨潮、及高階筆電訂單增加。
至於7月中國大陸訂單金額106.6億美元,微減0.1%,黃于玲說,主要中國化學品產能開出,導致減少對我下單。
東協7月訂單金額82.5億美元,年減6.2%,黃于玲說,去年7月東協有一筆大單致墊高基期,8月東協接單有望轉為正成長,長期仍看好供應鏈轉移帶動東協對我增加下單。尤其是7月東協訂單中,電子產品雖減少15.9億美元,但資訊通信產品也增加7.2億美元。
黃于玲分析美國7月訂單,和去年同期相較,年增20.5億美元,其中電子產品訂單就增加18.2億美元,主要項目就是晶圓代工、記憶體、印刷電路板等,都是反映新品備貨潮;另外AI伺服器訂單也增加,反映就是AI需求。
除了美國訂單大成長外,7月歐洲訂單金額69.7億美元,年增6.1%,已連續2個月正成長;7月日本訂單29.2億美元,年增2.4%,更是長期二年多負成長趨勢中首度翻揚。
黃于玲分析,從我主要接單地區,都看得到筆電訂單增加,這代表終端需求逐步回升,只是並非所有貨品需求都回升。
至於中國大陸接單微減,加上大陸政經情勢不明朗,是否影響未來下單?黃于玲表示,中國大陸生產及出口現維持一定成長,惟內需偏弱,它房地產投資負成長仍在擴大之中,累計固定投資成長率逐步縮小,代表投資力道偏弱,未來情勢仍有待觀察。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