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372字
【閱讀集點 好禮雙重奏】
1點已入帳!
行政院主計總處最新公布的6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衝破3%,16個月新高。學者示警,電價調漲、基本工資調升、減碳、綠色通膨,都可能推升下半年PPI。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指出,台灣電價每年都在漲,且隨核能退場,未來如果國際景氣明顯轉好,屆時廠商火力全開衝刺產能,台灣有可能會開始限電、缺電,一旦電價又高又不穩定,就會迫使廠商撤出台灣,衝擊台灣競爭力。
面對已開始蠢動的PPI,吳大任指出,廠商短期會思考如何讓成本降下來,也可能考慮裁員,以減少人事成本來彌補其他生產成本的上升,但中長期就可能會重新思考要將生產基地配置到哪些國家。
吳大任提醒,須留意南韓、大陸的PPI變化,若他們在下降,我們在上升,一漲一跌,落差就會變大,我國的出口競爭力就會受影響。
智庫提醒,廠商面對生產成本攀升,應從降低成本,轉為重視避免風險的概念,才是中長期要面對的問題。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