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19字
主計總處今(24)日公布「人力運用調查」,今年5月全時受僱者每月主要工作經常性收入(不含非經常性獎金、紅利等收入)平均為41,804元、年增1.17%。其中,月薪未滿3萬元占比降至20.30%,創歷年新低,且首度跌破200萬人;月薪高於5萬元占比升至22.83%,則創歷年新高。主計總處表示,國內薪資持續成長,低薪族呈下滑趨勢。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分析,全時受僱者每月主要工作經常性收入的增加,主要是受廠商調薪及基本工資調升影響,其中月薪未滿3萬元受僱者降幅尤其明顯,由2012年5月的321.2萬人,遞減至178.3萬人,占比亦由39.56%降至20.30%,近十年減少19.26個百分點。
此外,儘管連三年受到疫情影響,但根據主計總處調查,近三年全時受僱者每月主要工作經常性收入都呈現增加。陳惠欣指出,近三年的年增率分別為2020年的0.68%、2021年的2.18%、2022年的1.17%。
主計總處每年5月進行「人力運用調查」,去年因疫情延至10月。根據調查,今年5月全體受僱就業者914.6萬人,較去年10月減少3.6萬人。陳惠欣表示,除了疫情影響之外,也與15歲以上民間人口減少有關。
此外,今年5月非典型工作者(部分時間、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共79.8萬人,年增0.06%,占全體就業人數7.02%。陳惠欣表示,受疫情影響,非典型工作者連續二年減少後,今年微增1000人,但增幅並不明顯,且已連續三年低於80萬人。
在失業狀況部分,此次人力運用調查發現,四成失業者曾遇有工作機會卻未就業,而逾半數是因「待遇不符期望」。
主計總處指出,今年5月失業人數共43.4萬人,失業者尋職過程中,曾遇有工作機會者計17.5萬人或占失業人數 40.27%,其未就業主因為「待遇不符期望」占52.74%,「工作地點不理想」 及「工作環境不良」亦分占10.20%及9.84%,「其他」占15.76%,主要是受到疫情影響正等待恢復工作的失業者。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