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685字
經濟部統計處明(21)日發布10月外銷訂單表現。統計處上月預估,因去年高基期及近期國際情勢不佳,10月外銷訂單金額為570億美元至585億美元,年減3.6%至年減1.0%,下個月也難翻紅。
據上月公布的9月外銷訂單統計,訂單金額為609.3億美元,年減3.1%,為7月後再度翻黑;同步公布的第3季訂單金額為1,697.8億美元,年減1.1%,終結連九季正成長;9月、第3季雙雙翻黑。
今年第1季第單金額為1,731.3億美元,無論是第3季或是第2季訂單金額均反常低於第1季;統計處補充,這是史上第二次第3季訂單金額低於第1季,上次發生是21年前的911事件。
雖然大環境不佳,影響外銷訂單表現,但今年前九月訂單金額為5,090.7億美元,創下同期新高。對於2022年能否維持正成長,統計處長黃于玲說,只要11、12月平均訂單金額達537億美元,就有非常大機會可守住。
按貨品別分析,9月外銷訂單仍舊是依靠資訊通信產品及電子產品獨撐,雖然兩者均創同月新高,但年增率已明顯收斂。基本金屬、機械業、塑橡膠製品、化學品等傳統貨品仍因全球經濟趨緩而吃黑;唯有礦產品因國際石油價格高空盤旋,年增逾六成,拿下連19紅。
據外銷訂單受查廠商對10月接單看法,按接單金額計算之動向指數則為46.8,預期10月整體外銷訂單金額將較9月減少,其中資訊通信產品、電子產品動向指數偏向悲觀,分別為43.4、47.4;光學器材則是53.9。
統計處說明,業者接單較悲觀是受到9月季底效應,普遍訂單量會比10月高的季節因素所致;至於光學器材下月偏樂觀,主因為面板價格反彈,但仍很難藉此縮小光學器材的大幅度年減率。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