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90字
中經院今(1)日發布5月經季節調整後之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已連續23個月呈現擴張,惟指數持續回跌至53.5,創下2020年7月以來最慢擴張速度。其中,最具領先反應景氣動態的新增訂單與生產指數皆呈現緊縮,是5月台灣製造業PMI擴張速度趨緩的主因。
中經院院長張傳章指出,繼4月新增訂單轉為緊縮,5月連生產指數也轉為緊縮,中斷連續22個月擴張,主要是受到延單、下修砍單,以及疫情影響產線人力調動等因素所致。另,值得注意的還有,2月起俄烏戰爭使得原物料價格指數再度回升到80以上,但5月該指數則是大幅下跌14.8來到69.3,是2012年7月創編以來最大的回跌幅度。
張傳章表示,廠商在面臨新增訂單、生產指數轉為緊縮,以及原物料價格鬆動和去庫存壓力攀升下,製造業未來六個月展望自2020年8月以來首次呈現緊縮,5月指數再重跌8.9至44,且六大產業更是從2020年6月以來,首次全數回報呈現緊縮。依指數緊縮速度排序為基礎原物料產業、食品暨紡織產業、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交通工具產業、化學暨生技醫療產業與電子暨光學產業。
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分析,今年製造業景氣有上熱下溫、上肥下瘦,以及電子優於資訊等三大特色。
王健全說明,上熱下溫,指的是景氣上半年、特別是第1季比較熱,4月以後出口接單開始下滑,主因是中國大陸封城對廠商第2季營收產生影響,以及美中經濟成長率下修,對台灣3C產品需求降低,而通膨也會持續抑制終端需求,導致經濟前景不確定性增加。至於上肥下瘦則是指上游好、中下游比較不好。電子優於資訊則因電子業持續受惠於5G、高效能運算、物聯網等新興商機,表現有支撐,相較之下消費性產品需求轉弱,資訊業受到影響。
5月台灣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則是中斷連續十個月擴張轉為緊縮,指數驟跌10至45.1,為2020年5月以來最快緊縮速度。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則是已連續二個月緊縮,指數續跌9.9至35.8,是2020年6月以來最快緊縮速度。
且NMI八大產業更是自2021年6月以來,首次全數回報未來六個月展望呈現緊縮,各產業依指數緊縮速度排序為住宿餐飲業、金融保險業、零售業、批發業、運輸倉儲業、資訊暨通訊傳播業、營造暨不動產業與教育暨專業科學業。
張傳章表示,由於人民自主防疫、升息、通膨,以及中國大陸封控,造成斷鏈和需求下降,以及確診人數激增影響人力調度,因此使得5月NMI指數重挫。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