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174字
許多人都有著創業的夢想,也有人是為了夢想而創業。早在聯合國公佈 2030 永續發展目標(SDGs)之前,台灣已經出現一批投入責任生產的社會企業家,相信商業也能成為解決氣候變遷問題與環境危機,食衣住行,無不是他們施展抱負的領域。
為了迎接 ESG 浪潮,全球華人營銷學院創辦人張瑋容邀請 1982 de glacée 創辦人吳書瑀,暢談她如何借助法式冰淇淋實現友善環境的夢想,用多元的口味傳遞生物多樣性和支持台灣農業的理念,讓品牌走出巷弄前進國宴,成為台灣之光!
從審計到食物設計 創立社會企業友善環境
從小關注環保議題的吳書瑀,早在學生時期就擔任世界地球日的志工,在戶外市集宣導減碳議題,因為發現科學數據很生硬,一般民眾難以記憶,讓她開始尋找與社會對話的有效工具。
即便研究所雙主修會計與資訊科技,吳書瑀仍心繫自然保育,當時的社會企業蓬勃發展,也成為她心目中的絕佳解決方案。2011 年,她決定放下在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師工作,回到台南從事食物設計,繼承祖父留下的手藝,她成立 1982 de glacée 法式冰淇淋,用讓人開心的食物溝通環境議題,拉近人與生態的距離。
用冰淇淋突破心防 溝通 ESG 永續發展議題
「當人們的心情是正向時,較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吳書瑀用每一球冰淇淋說故事,她向農夫收購無毒栽種的柳橙與水蜜桃,開發出的新口味命名為「獼猴愛吃」提醒人們獼猴因為棲息地被破壞,只好冒險往山下覓食,因此與辛苦種植果樹的農夫發生衝突,保護山林,才是真正與其他物種和諧共存之道。
為了提倡保護森林與生物多樣性,1982 de glacée 在 2018 年開始販售鹿寮海梨柑啤酒口味冰淇淋,並且將所得的 25% 回饋自然谷環境信託基地,在遍地是科技廠房的新竹,為山羌和穿山甲保留永遠的家。
從巷口走進國宴 讓全世界愛上台灣冰淇淋
「冰淇淋的原料不只是水果,我想用冰淇淋讓更多人認識台灣的農產品。」吳書瑀在法式冰淇淋裡置入菱角、花生和紅茶,每一次參加 A.A. TASTE AWARDS 全球純粹風味獎比賽都凱旋歸來,她以台灣的農產品名每一種冰淇淋的口味,希望在全世界認識 1982 de glacée 的同時,也認識台灣的農業與飲食文化。
吳書瑀帶領台灣農業進軍國際的心願,最終因為客戶的好口碑而實現,接到總統府邀請的那一刻,她半信半疑,卻沒料到 1982 de glacée 冰淇淋真的成為國宴上最受矚目的亮點,外國使臣大排長龍,只為品嚐來自台灣本土的好滋味。
「成功的關鍵,在於樂於你所做的每一件事」創業 11 年,吳書瑀始終懷抱熱情,以法式冰淇淋享譽國際之後,接著創立台灣冰淇淋品牌「趴利趴利」,結合台灣的米食文化,想用大家最熟悉的「叭噗」帶來全新的甜蜜體驗。更多 ESG 永續發展線上主題講座:https://pma.center/course/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