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117字
賴先生今年55歲,在一家中小型印刷廠擔任印務經理,太太臥床安養,獨生女則是今年成為職場新鮮人。賴先生目標65歲退休,希望為自己退休後生活以及老伴的安養需要,預做理財規劃。他盤點資產狀況後感覺恐怕難以負擔,因此想請銀行協助。
賴先生的太太因意外事故導致長年臥床,在長照中心安養,過去這些年,賴先生每月薪資扣除太太的長照安養費用每月約4萬元,及女兒教養費每月約1.5萬元後,其實就跟月光族沒兩樣,所幸住房是自己的且房貸已還清,目前估價約值600萬元。
其他的資產則有定存200萬元;一張6年期目標到期債投資型保單即將滿期,保單現金價值約300萬元;一張繳費期滿的重大疾病險,保額100萬(保單現金價值約80萬元),一張早年投保終身醫療險(含實支實付險,無解約金)。
安泰銀行財富顧問、經理游智明指出,賴先生因工作年資已有30年,十年後、65歲退休,則估算屆時每月可領勞保年金及勞退新制退休金合計約4.3萬元,可供退休生活日常開銷,但太太長照費用無著,因此建議賴先生現在立即從三方向下手,調整投資組合配置。
游智明建議,賴先生尚有十年才退休,首先可將快到期的目標到期債投資型保單滿期金300萬元分做三等分,分別投入剩餘年限10年、15年及20年的債券各100萬元。趁著美國聯準會(Fed)升息將見頂,許多優質海外投資等級公司債券都已見到殖利率5%以上的甜蜜點,進行配置,一方面可鎖住目前的高收益率,另一方面分散天期也可保有退休後資金運用的靈活性。而退休前這十年的債券配息,可再分批投入複合型債券型基金,至退休時可多累積超過150萬元的資產部位。
第二是投保的重大疾病險解約金約80萬元,有需要即可動用,可做為緊急預備金。這樣就可把定存的一半、100萬元挪出投入多重資產型基金。退休前有薪資收入,所以建議投入累積級別,以每年8%~10%複利滾存來累積退休金,十年後退休時約可累積至220萬元,那時候再轉換為配息級別,以每年8%試算則配息金額將比現在多一倍。
第三是女兒工作後即可每月多出1.5萬元可支配所得,建議分三筆各5,000元定期定額投入AI人工智慧、能源轉型、ESG永續發展等趨勢主題基金。以年化10%計算,預計65歲退休時將可累積約300萬元退休金,退休時再整筆轉入6%穩健配息的多重資產型基金。
游智明表示,調整後預期至賴先生65歲退休時,將可累積出1,100多萬元退休金,除了整筆300萬元投入多重資產型基金,其餘900萬元則建議投入平均信用評等達投資級的全球複合債券基金,假設年化配息率約4%,一年配息金額約36萬元,再加上勞保年金給付,合計每月就有近8萬元現金流入,扣除太太長照費用後每月有約4萬元可供運用,應可維持賴先生安穩的退休生活。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