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97字
美國最負盛名的大學正以歷來最快的速度湧入債市,盼在稅收政策改變和融資管道受威脅的情況下,趁早取得資金,以支付校園專案或為債務再融資。
彭博彙編數據顯示,美國高等教育機構發行的市政債,較去年同期增加逾40%至近100億美元,超越2017年同期所創下的紀錄,其發債速度也勝過目前整體而言表現熱絡的美國公債和地方政府債券市場。
從哈佛大學、賓州大學到史丹福大學等菁英名校,都在過去幾周內爭相發債。儘管發債量驟升的原因並非新的或緊急的資金需求,但其根源可溯及與2017年時的相同疑慮,也就是川普政府和由共和黨占多數席次的國會,將推動稅收和其他政策變革,可能威脅到這些大學的財務或借貸狀況。
具體而言,菁英學校正面臨聯邦研究資金縮減,以及校產基金稅可能遭加徵的陰霾。富國銀行公共財務部門高等教育共同主管布朗說,一些大學也擔心可能完全無法再發售免稅債券,因而加緊發債。
布朗說,一些學校也在設法提高流動性,例如透過商業票據。其他如西北大學和史丹福在內的學校,則除了傳統的市政債,也將企業債市當作融資來源。
西北大學在最新發售的債券文件中警告投資人,聯邦和行政部門的潛在行動,可能對該校產生「重大」影響,包括其發售免稅債券的能力。西北大學本月已售出5億美元須扣稅的債券,該校在債券文件中表示,今年也考慮發售免稅債券。
哈佛本月透過發售免稅債券籌得4.34億美元,部分債券將於2055年到期,但可以在2032年強制賣回給債券發行人,意味學校將在七年後買回這些債券。一來可以以較低利率發債,二來即使私校在此期間喪失發售免稅債的能力,這個結構也將允許哈佛在2032年重新以免稅債的形式行銷這批債券。
哈佛大學17日也宣布,為讓更多人能負擔得起在該校就讀,2025-2026學年開始,家庭年收入低於20萬美元的大學生可免學費,另外還將對家庭年收入不到10萬美元者提供食宿補助。賓州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MIT)日前也公布類似的措施。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