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美中競爭須防擦槍走火 氣球事件凸顯「護欄」不可或缺

本文共854字

聯合報 編譯茅毅/即時報導

較勁中的當世兩強:美國和中國大陸去年11月好不容易藉峇里島20國集團(G20)高峰會場邊,舉行「拜習會」,美國總統拜登當面向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說,1場新冷戰沒有必要。這場美中峰會的成果及其營造的氣氛,使美中關係獲得近幾年來,罕見的短暫幾個月「低盪」。接著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與美國財長葉倫1月在瑞士蘇黎世會晤,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亦原定5、6日兩天訪中,俾鞏固此一得來不易的進展,但此時美國上空冒出1顆大陸高空氣球。英國「經濟學人」4日報導,此事凸顯美中之間的「護欄」不可或缺,俾防止小事擦槍走火。

該報導提到,這顆氣球出現在約1萬8千公尺高的低平流層,還有太陽能板,比「一般用於氣象研究的大得多」,並非「普通的充氣小艇」。北京則說這是「誤入」美國的「民用」飛艇。美國等西方國家對此說法則不買帳,布林肯即將啟程的訪中「搭橋之旅」亦為之「喊卡」。

除了五角大廈將氣球擊落、布林肯延遲訪中,我們有必要在更廣泛的美中關係脈絡下看待這起事件。

美中彼此刺探對方並非祕密,即使五角大廈也承認氣球的情蒐價值有限,重點是對於美中這般對抗加劇的對手,小事都可能使雙邊關係螺旋失控。為預防出現這種情況,美中需要1個使兩國關係「隔絕」於不可避免的不幸事故、災難和誤判的辦法。

鑑於美中內部的黨派或集團,會利用這類事件作文章,展現自己有多麼愛國,故兩國自我克制的必要性更為緊迫。

所幸氣球事件並未再升高,但未來類似這樣的事件則難說。校準過競爭範圍的美中競爭「符合各方利益」,若拜登和習近平不想要雙邊關係由意外事故、錯誤及誤解決定,那兩人就有必要找出更好的溝通方法。

此前曾討論過在危機中降低風險的新機制,亦即拜登政府所稱的「護欄」(guardrails),例如開通美中軍事領袖間的直接溝通管道,以及建立有關美中兩軍機艦「安全互動」的協議。

該報導認為,當前美中雖緊張,但仍沒有過去美蘇那樣嚴峻。美國與蘇聯1962年藉由古巴飛彈危機而發展出管控雙方危機的有效方法。若可以將氣球當作當年在古巴部署的飛彈,而非未來某時美中爆發1場核武僵局,那就有其意義。

大陸氣球事件引發美中齟齬,但應該將此事置於兩國關係1個更大的脈絡中,從中尋求改善...
大陸氣球事件引發美中齟齬,但應該將此事置於兩國關係1個更大的脈絡中,從中尋求改善之道。路透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美中情局長秘訪中國 間諜氣球事件後最高層會晤
下一篇
美參議員提案 禁聯邦航空管理局採購或使用陸製無人機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