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582字
美國國防部近日發現中國大陸間諜氣球入侵,其實早在去年,台灣本島上空也曾飄進中國高空氣球,當時國防部證實有掌握其所有動向,研判為氣象科研使用。不過,國防安全研究院所長蘇紫雲分析,此次中國入侵美國的間諜氣球,並非中方所說氣象用途,他認為,此次氣球是在完整蒐集大氣資訊,作為資料庫使用,未來若要採取攻擊時,可以輔助衛星不足之處。
中國大陸間諜氣球近日飄到美國引發關注,蘇紫雲說明,高空氣球分為氣象跟軍事用途,氣象氣球主要在蒐集大氣資料、氣溫、氣壓、等資料,作為氣象預報用途,氣象資料也可以提供航空、火炮部隊運用。軍事用途體積較大,移動範圍廣泛,且氣球底部會裝設太陽能板、小型雷達偵收,台灣也曾發現過中國大陸大型軍用氣球。
蘇紫雲表示,間諜氣球最早於十九世紀末運用在軍事,當時用來觀測砲兵落點,近代參加最具代表性是在二次大戰末期,日本使用空飄氣球載運小型炸,形成氣球炸彈,彈轟炸美國西岸。
對於中國大陸聲稱,此次高空氣球是氣象用途,蘇紫雲認為,此次任務並非拍照,而是要做為衛星輔助角色,透過慢速移動到美國,完整搜集大氣的資訊,包含溫度、濕度、風向等等,可以作為資料庫使用,未來要採取攻擊時,可以得知大致的氣象狀況,絕非僅是氣象用途而已。
針對中國大陸高空氣球侵入美國,我國防部今天表示,針對台海周邊航空飛行器(含空飄氣球),國軍運用聯合情監偵機制均全般掌握,並視威脅程度應變反制。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