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學者:中國不可信 世衛讓政治凌駕公衛
談到武漢肺炎的政治影響,美國胡佛研究所學者歐斯林說,「不能再相信中國的說詞」,曾在小布希總統政府任職的台裔美國人陳仁宜稱,「世界衛生組織把政治擺在公衛之上」。
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今晚透過視訊舉行政策簡報,邀請歐斯林(MichaelAuslin)和陳仁宜(Lanhee Chen)透過線上會議,就「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中國及政治的影響」(COVID-19, China and the Political Fallout)進行答問,由胡佛研究所主任季里根(Tom Gilligan)主持。
歐斯林首先說,一份美國最新的機密情報報告表示,中國隱瞞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感染與死亡人數。他說,這情報最重要的訊息是,「有第一個官方資料承認,我們不可以再信任從中國或中國政府釋放出來的消息」。
歐斯林是研究「當代亞洲」的胡佛研究所學者,最新著作「亞洲新地緣政治」(Asia's New Geopolitics)將在今年5月問世。
他說,「中國一邊告訴世界一種版本的故事,另一邊它知道真相是什麼」,「單純信任北京會把我們放在危機情境」,假使再爆發一次疫情大流行或其他狀況,後果不堪設想。
主持人以「中國病毒」(China Virus)的字眼問,「中國共產黨從這場疫情得到什麼好處?」歐斯林表示,中國多年大外宣打造的形象,如果說了實話,一切會被破壞,但如果中國一開始就透明,外界還可以適當地讚揚中國的幫助。
「相信中國政府的論述對於全球衛生健康有害」,歐斯林說,中國運用它的經濟成長力去增強政治影響力,並以議題設定去呈現失真的故事,他認為「這是國際政府現在危險的時刻」。
陳仁宜是美國公共政策專家,哈佛大學政治學與法學雙博士,父母是台灣移民,2012年擔任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Mitt Romney)競選團隊的政策主任;在前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任內,陳仁宜是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的高階政治任命官員,現為胡佛研究所研究員。
陳仁宜說,「世界衛生組織(WHO)太容易受到會員國影響,尤其是中國的影響力」,世衛偏重政治而非公共衛生。
陳仁宜舉台灣為例,2002到2003年面對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的經驗讓台灣資訊豐富,有助於這次疫情處理,但世衛持續阻擋台灣加入,「這不會是公共衛生建議的答案,最好的答案是不管政治立場是什麼,愈多訊息分享愈好,很遺憾地,世衛把政治擺在公衛之上」。
陳仁宜批評,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崩壞(broken)」,這在2014年最終導致西非1.1萬人喪命的伊波拉病毒疫情期間就可看出。國際間已不信賴世衛組織能把工作做好,WHO的問題包括決策不透明、無人為決策負責,近幾週更可清楚看出中國對世衛組織領導階層及其決策的影響程度。
他說,對於這次的疫情,上述現象特別致命。世衛一開始完全接受中國「不會人傳人」的說法,一直誇讚中國處理疫情的努力,相信新型冠狀病毒會阻絕在中國境內,直到3月11日,世衛才宣布疫情已成大流行,當時病毒已散播到114國,感染10萬人以上。
陳仁宜認為,早期中國給的資料確實無法反映情勢的危急,有其他國家如台灣提出警訊,遺憾的是很多人沒料到疫情的挑戰會如此嚴重。相對於台灣採取旅行禁令、有強大的公共衛生基礎設施,能掌握病例追蹤和有效檢測,美國一開始沒有這樣的時間與檢測資源。
陳仁宜說:「台灣、南韓、新加坡都非常鼓勵戴口罩,美國之前沒有廣泛鼓勵戴口罩,尤其醫護人員口罩資源也不足,不過現在美國已開始鼓勵戴口罩。」
相關新聞
- 川普政府卸任 中國制裁龐培歐、艾薩等28人2021-01-21
- 美前國安顧問波頓:川普是美國政治中的「反常現象」2021-01-20
- 美準財長葉倫警告貿易夥伴 勿操縱匯率謀取利益2021-01-20
- 拜登就任倒數 學者:美中台結構不會有重大改變2021-01-20
- 紓困優先 葉倫促議員「大膽行動」救經濟2021-01-20
- 美中戰略競爭料將持續 新加坡盼雙方建立互信2021-01-20
- 準國土安全部長挺拜登移民政策 擬停建美墨高牆2021-01-20
- 拜登抵華府 向40萬染疫喪命同胞致意2021-01-20
- 川普執政四年台股表現全球第一 台幣猛升也高居第四2021-01-20
- 繼續當全職教授 拜登妻子將賦予第一夫人新義2021-01-20
- 新「第一家庭」將入主白宮 媒體側寫拜登一家人2021-01-20
- 川普告別演說 聯合全球對抗中國列政績2021-01-20
- 美準財長葉倫參院聽證會:全力對付中國大陸貿易陋習2021-01-20
- 川普授勳巴林元首哈麥德 肯定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2021-01-19
- 學者:美中貿易戰下 台商要降低依賴單一市場2021-01-19
- 巴西大報:波索納洛傳允華為參與5G競標2021-01-19
- 川普下台前再出重拳 傳撤銷供貨華為許可2021-01-19
- 【Bloomberg】不動關稅!拜登將先尋求中國落實首階段貿協承諾2021-01-18
- 川普再出手 外媒:將中止英特爾等對華為供貨2021-01-18
- 拜登上台 習近平的盤算2021-01-17
- 外交老手拜登 中國挑戰嚴峻2021-01-17
- 路透:美制裁陸企 可能川規拜隨2021-01-16
- 美企採購禁令 鎖定六國2021-01-16
- 美投資黑名單 小米入列2021-01-16
- 小米雖遭美國防部列黑名單 命運恐與華為不同2021-01-15
- 川普最後一擊 小米、中海油等陸企分別納入黑名單2021-01-15
- 阿里騰訊百度逃過一劫 華府為何先放過三家陸企?2021-01-14
熱門文章
- 拜登時代來臨 施政三箭先發2021-01-21
- 日經:台積電可望拿下英特爾大單2021-01-20
- 川普是繆思神還是討厭鬼?社論漫畫家回顧這四年2021-01-20
- 拜登就職 施政主軸:團結美國2021-01-21
- 拜登將宣誓就職 美股早盤漲100點2021-01-20
- 葉倫宣示 對陸採強硬政策2021-01-21
- 拜登上任演出慶祝行情 美股3大指數創新高2021-01-21
- 南韓仁川打敗香港 2020年首登亞洲最繁忙機場2021-01-20
- 拜登宣誓就職美國總統 美股創新高相迎2021-01-21
- 四大科技議題 拜登政府將優先處理2021-01-21
- 川普執政四年台股表現全球第一 台幣猛升也高居第四2021-01-20
- 專家:美元看貶 不致崩跌2021-01-21
- 巴隆周刊特選/透視川普留下的經濟教訓2021-01-21
- 荷蘭政府擬最嚴防疫令 二戰來首次實施全國宵禁2021-01-20
- 歐盟新藍圖 提升歐元地位2021-01-21
- 通用自駕車結盟微軟2021-01-21
- 大摩上季獲利 大增51%2021-01-21
- 疫情復熾 大馬央行Q1可能降息2021-01-21
- 南韓去年汽車掛牌總數增加近3% 綠能車突破80萬輛2021-01-20
- 台積電ADR周三下跌0.5% 溢價率13.09%2021-01-21
- 美準國務卿承諾 確保台灣有防衛能力2021-01-21
- 必和必拓看好鐵礦砂需求 今年度產量可望創新高2021-01-21
- 川普又有新動作 計劃籌組愛國者黨2021-01-21
- 疫情帶動線上看片 Netflix訂戶突破2億2021-01-21
- LME擬關閉圈內交易 4月做最後決定2021-01-21
- 車用晶片缺貨效應 福斯大陸廠上月產量銳減2021-01-21
- LG整頓虧損部門 可能退出智慧手機市場2021-01-21
- 新加坡固定資產投資承諾 去年大增至130億美元2021-01-21
- 歷峰上季營收增5% 亞太、中東市場貢獻大2021-01-21
- 印尼放寬外國人投資 創造就業 限制產業將劇減至48個2021-01-21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