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

更新時間:2022年07月07日 註:框內數字代表公司家數

概況

紡織業是紡織品製造相關工業,還包括服裝工業,其中包含紗線、布匹、服裝設計與製造。

原油價格連動

國際原油價格的波動將會牽動紡織上游原物料價格的走勢,尼龍重要的石化原料CPL與原油價格具高度連動性,而PTA與EG也會隨著油價而調整,但除油價影響,下游聚酯類產品的需求多寡也會影響PTA與EG的價格。

人造纖維

未來紡織業將以人造纖維產量增加為主。目前台灣紡織業成為產業結構中最完整的生產體系,且台灣是世界機能性紡織品消費市場主要原料供應來源之一。

台灣因天然纖維不足,生產人造纖維比例高達85%。

機能性布料

台灣廠商在機能性布料已發展成防風透氣、防水透氣、快乾、抗起毛球、彈性貼合,以及輕量保溫等綜效功能,加上與高科技產業結合,發展穿戴式的產品與智慧衣,現已提供全球國際知名品牌七成的機能性布料。

  • 產業鏈

    上游 紡織產業的原物料,包含天然的棉花、毛料、絲、麻、塑化原料等。
    中游 人造纖維產品、天然纖維產品、紡紗、織布。
    下游 包含染整、成衣業與其他居家織品業。

產業觀測站

總營收

億元

年增率
%

-9.95

-14.01

36.08

-1.15

-15.57

年度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總獲利

億元

年增率
%

-39.67

-21.86

284.16

-87.67

154.17

年度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營收前五強

2023年 / 億元

EPS前五強

2023年 / 元

總營收

億元

季增率
%

-9.68

-4.33

-2.03

7.31

-3.07

季度

22Q4

23Q1

23Q2

23Q3

23Q4

總獲利

億元

季增率
%

-97.96

209.95

-92.67

1297.34

-82.69

季度

22Q4

23Q1

23Q2

23Q3

23Q4

營收前五強

2023年Q4 / 億元

EPS前五強

2023年Q4 / 元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上游

產業的上游原料除了天然的棉花、毛料、絲、麻等,亦包括塑化原料,例如生產聚酯產品用的乙二醇(EG)、純對苯二甲酸(PTA),生產尼龍產品所需的己內醯胺(CPL),以及生產亞克力棉所需的丙烯腈(AN)等。

塑化原料

在人造纖維的生產鏈上,PTA的上游石化原料為對二甲苯(PX),EG上游的石化原料為乙烯,而乙烯的上游為石油腦。

EG是化纖原料之一,與PTA聚合後,成為聚酯化纖原料,拉成聚酯絲、織成布,是布匹、服飾的主要原料,具有棉花等原料的替代性。

台廠進口以天然纖維為主

目前國內紡織產業原料來源除了台灣廠商以外,亦有部分來自海外進口,尤以天然纖維為主。

中游

產業的中游有人造纖維、天然纖維、化學助劑,以及經由以上材料紡織而成的紗與布料。

製造流程

紡織品製造流程可分為纖維、紡織、染整、成衣/居家紡織類品等四大階段,其中紡織又可進一步區分為紡紗與織造兩個步驟。

  • 紡紗

    是由粗紗轉化為細紗,紗線送至工廠後,再將紗線插至紡織機台的運作軸心上,紡織機台將紗線向上抽離並送至紡織機。

  • 織造

    藉由紡織機器內梭子不停地來回穿梭,最後編成為一塊布,布織物(含棉、毛、合成纖維等)整理成箱後即可送至下游廠商進行後段加工處理。

天然纖維

分為植物纖維與動物纖維。植物纖維有棉、麻、黃麻、苧麻等;動物纖維則有羊毛、兔毛、蠶絲、駱駝毛等。

由於台灣天然纖維產量有限,且天然纖維的生產來源不穩定,因此就利用人工的方法來製造來源穩定、價廉且性質又類似天然纖維的物料,如嫘縈、醋酸纖維等。

人造纖維與天然纖維混合,再經過一些特別的加工整理,製成的衣料便能發揮不縮水、不皺、易洗、快乾的特點,增加穿著時的舒適度。

口罩

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口罩在2020年成為全球的搶手貨,口罩最上游材料為不織布的原料聚丙烯(PP),處理後可達到防水效果,中間熔噴不織布功能是以靜電效果吸附微粒、過濾直徑僅有0.1微米的病毒達到防護效果,而最內層是水針不織布,柔軟親膚,遠東新是不織布短纖棉在全球市場供應第一大。

下游

染整、成衣業與其他居家織品業為紡織業之下游。

染整

紡織產業中最耗能、耗水的一環,但提供織品產品差異化及附加價值的重要環節。

成衣及居家織品業

為紡織業上中下游之中加工層次與附加價值最高者,近年來台廠逐漸調整產業結構將生產轉為行銷為主,以及直接於海外市場投資,且強化產品設計能力發展,從獨特設計風格或功能性,如機能性、保暖、快乾、透氣、奈米科技、生物材料技術、環保科技、殺菌效果、防電磁波等角度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