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ffaarr的投資理財部落格」,進行全球指數化投資超過13年,主要擅長領域為資產配置、指數化投資與ETF等。
投資時,使用被動投資獲取市場平均報酬,或是採主動投資想打敗市場都是可能的選擇。但要打敗市場,代表你能從其他的主動投資人手中,拿到更多的報酬(或負擔更小的風險還拿到同等報酬),因此,短期可能可以靠運氣贏,但長期要成功並不如想像中容易。
在投資債券時,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接購買個別債券,一種是使用債券基金(含ETF)間接投資債券。
任何投資方式,都應考量相關的特性因素,但其中最重要的兩者,應該是「預期報酬」與「風險」。
很多時候,即使標的選擇不是最理想(報酬風險比較差),但如果能在風險有足夠分散的狀況下長期持有,仍然會是不差的投資。
指數化投資的重點,就是把主要的閒置資金,以低成本工具長期投資全球股市(最好是20年以上),獲得長期股市的報酬(預期約年化6%~8%),但一定也會有人擔心,難道長期下來股市不會是負報酬嗎?
加密貨幣是一個新興的投資領域,但對於不熟悉的人來說,裡面相關的細節資訊很多不易分辨,貿然進入可能會招致很大的風險。本文主要不從報酬和投資技巧,而是著重在風險的角度,希望讓想投入的人先了解自己能接受的最大損失風險,再決定是否適合投入,以及應該怎樣面對這樣的風險。
全球指數化投資是長期風險相對小的投資方式,也因此有不少人會想要用借錢或是其他方式槓桿,來擴大投資部位,這樣的做法並非不可行,但在行動之前,需要先確認自己的狀況適不適合。
無論是主動投資或指數化投資,在進行海外投資時,一般會投入美元計價的ETF,所以會先把台幣換成美元,再買進相關標的。那麼應該何時換、如何換匯比較好呢?
指數化投資是藉由長期持有大範圍指數工具(ETF或指數基金等),獲得市場報酬的投資方式。但長期投資的過程中必然會面對市場的下跌,進而影響長期投資的執行,例如今年初開始,全球股市就經歷了一波下跌,本文簡述這種狀況下應有如何的心態和做法。
原物料投資或稱商品投資,是指投資在各種大宗商品相關標的,這類投資風險不小,但長期報酬卻不高,不過在特定市況下,例如近來的通膨以及戰爭因素時,會帶來很好的報酬,並能適度分散其他類型(股票、債券等)投資的風險。
在投資股票或ETF時,有種常見的說法是:獲得高配息的一項好處,就是即使股價下跌也還可以拿配息,除息之後股價變更低,就又可以拿配息買更多股數;或者是即使沒拿現金,拿到配股增加股數也很好,雖然下跌暫時有帳
指數化投資重在長期投入並持有市場指數以獲得市場報酬與複利成長,那麼在投入時應該要單筆還是定期定額(分批投入)呢?
如果有人問,長期投資個別股票或透過ETF投資整體股市,是要賺股利還是價差呢?那一定搞錯長期投資的意義了。
這篇文章希望提供剛開始進入投資世界的人,先了解投資主要有哪兩大類的選擇,簡述它們分別有什麼不同做法以及目標。
在指數化投資常用的工具ETF中,有一種槓桿型ETF。有一種說法是,既然指數化投資的基本,就是認為既然市場指數長期可以獲得正報酬,那麼我多承擔一些風險,持有2倍或3倍的ETF,不是可以獲得更高的市場報酬嗎?
在投資時,追逐高股息的投資人常會有一種不太正確的想法,就是如果在股市下跌時要用錢而賣出股票或ETF,導致出現虧損了很不好,但如果是拿領到的配息去用就感覺沒關係。這個想法是沒注意到一個很重要的事實,就是「拿到配息不再投入就等於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