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ho健康》是在2017年成立的健康新媒體,我們使用最科學的方式觀察用戶的需求,並且熱衷於模式創新與內容挑戰,讓健康知識更加容易閱讀、傳播,解決大家日常生活中的困擾,傳遞健康的生活態度則是我們最重要的目標。
「你腦霧了嗎?」疫情下不少人都會用這句話互相開玩笑,不少人康復後出現忘東忘西、注意力不集中、疲累等症狀,尤其今年五六月大流行過後,越來越多患者飽受腦霧困擾,面對腦霧該怎麼治療?除了認知行為、復健以外,
隨著疫情大流行過後,民眾染疫過後若出現長新冠的問題都會尋求中醫的幫助,尤其中醫治病講究「體質」的概念,不同的體質容易得到不一樣的疾病並產生不同的表現,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中醫科賴博政醫師表示:「有 3
全球新冠疫情尚未停歇,染疫康復後還是有部分人出現長新冠症狀,而根據喬喬治亞(Augusta University)醫學院一項研究表示,在感染後四個月,患者最常出現疲勞、頭痛的症狀。 根據 Hea
快篩是疫情大流行中重要的防疫物資,疫情初期全民搶快篩搶破頭,如今實名制上路以來快篩供貨越來越穩定後,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第 2 輪快篩實名制將於 6 月 6 日啟動,每間藥局的單日配送量將從 78
國內疫情嚴峻,不少家長急著讓家中兒童接種疫苗,如今中央在中央設置大型接種站,地方政府擔憂會影響原有的疫苗配送量。指揮中心在1日中午公布全台各縣市配送量的原則,中央表示總計已配送 90.46 萬劑疫苗予
快篩陽性經過判讀為確診已經正式上路一週,醫院因應不同族群需求,開設各類實體防疫門診與通訊診療門診,北醫附設醫院醫務部陳錫賢主任指出:「不少民眾忘記攜帶快篩陽性的卡匣到醫院,希望以照片證明自身快篩陽性,
社區篩檢站陽性率從 4 月底一路攀升,雙北陽性率更高達 9 成以上,中央考量偽陽性降低,快篩陽性經過醫師評估認定為確診,從先前特定族群擴大到全民實施。為了新的措施實施,指揮中心也公布相關配套及指引。
近日本土疫情持續升溫,大部分患者皆以輕症及無症狀為主。指揮中心宣布調整輕重症分流收治條件,明訂 69 歲以下、無懷孕或無血液透析的輕症個案可居家照護,以維持醫療量能。但是「居家照護」、「居家檢疫」及「
快篩陽性經醫師判讀後可視為確診,新政策上路以後民眾還是相對不習慣,到底快篩陽性後下一步該怎麼做?重點是需要經過醫師的判讀,由醫師認定是否有疑慮。當出現快篩出現陽性以後莫驚慌,千萬不要隨便跑到大醫院急診
感染新冠肺炎康復後,有人還是會出現喘、易疲倦、肌肉酸痛等新冠後遺症,而如何避免長期新冠的發生?台安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林謂文表示,最重要的是避免演變為中、重症。 7 至 8 成患者 染疫後出現倦怠、
國內急速增加確診者,讓治療新冠肺炎的藥物需求也提高,雖然 9 成民眾都是輕症居多,但對具有高風險因子的患者,應該及早投藥治療。目前現行有哪些藥物選擇,每種藥物有什麼樣的差異性,Heho 一次整理清楚,
全台疫情延燒,本土確診人數連日攀高,不僅視訊診療需求增加, 恩主公醫院中醫部內科主任廖唯宇醫師坦言:「與前一週相比,中醫視訊門診人數增為 4 倍,清冠一號的需求也增加,儘管醫院積極進貨,但仍發生有不少
因應國內大量新增的確診感染者,為了保持醫療量能,指揮中心每日都有新的政策不斷調整,也讓民眾霧煞煞搞不清楚,針對過去一週最新對於隔離、建議、確診者最新的規定,Heho 統整一次讓讀者一次了解。 最
由於本土疫情確診人數越來越多,目前已達到每日破萬的規模。隨著疫情的持續蔓延,許多人都可能遇到身邊有人確診的情況,當這種情況發生時,身為學生該如何處理?若是上班族又該如何應對呢?本篇將針對在學校及公司兩
許多人在感染新冠肺炎後痊癒,跟大眾分享他們的經驗時,都會提到確診時症狀,最大宗的是喉嚨乾痛、持續咳嗽、發高燒等。這時,趕快利用中醫養生茶飲幫助緩解症狀。 睿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吳宛容中醫師表示,典型
國內短時間出現大量新冠確診者,正因為多數輕症都採取居家照護,該怎麼及早取得新冠治療藥物、抗病毒藥物,是這段時間民眾最大的需求,「線上看診」「遠距醫療」的需求大幅增加,Heho 針對該有哪些管道預約、如何預約進行整理。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至今兩年多,大家都期盼新冠病毒可以流感化,大幅降低對人的威脅,但中山醫大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提醒:「新冠肺炎若『流感化』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因為流感每隔數年就可能發生較大的突變。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最新研究發現,有近 30% 確診並接受治療的 COVID-19 患者出現了 COVID-19 急性期後的後遺症(PASC),這種情況又被稱為「長新冠」(Long C
連日來的疫情突破萬例似乎已成常態,Omicron 的傳播力不容小覷,在疫情大流行的階段,為了確保醫療量能,如新北市有高達九成的確診者都在家照護,但還是會有極少數的患者可能在這短短的時間內病情急速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