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資家日報擔任總監
你買的金融股,物美價廉嗎? 一般而言,市場習慣評價股價位階高低的指標,會選用「本益比」與「股價淨值比」,此外,為了與台灣加權指數站在同一個比較基準點上,因此本益比採用的每股稅後淨利,統一參考2
銀行業最主要收入來源,是來自於存放款的利差收入;而所謂「存放款利差」,指的是銀行在收取一般民眾的存款(支付利息作為補償)之後,將資金放款給需要的企業或民眾,左手進與右手出的營運模式,銀行所賺取的就是兩邊利息的差異。
2020年上半年,全世界的金融市場歷經了史無前例的動盪,人類的經濟活動因新冠肺炎疫情,彷彿被按了「暫停」鍵,高達40億人被迫宅在家中的管制措施,不僅讓各國經濟陷入極大麻煩,也讓全球股票市場有如雲霄飛車上沖下洗,連股神巴菲特生平只見過一次的「熔斷」...
平心而論,今年上半年讓慶龍覺得最惋惜的一檔股票,就是營建股的總太(3056),雖然從對帳單的結果論來看,兩筆的操作分別賺了48%與17%,但沒有選擇在低檔勇敢多買一些回來,並堅持抱股到今天,卻成了一大遺憾。
由於除權息的過程,完全不影響市值的變化,因此當投資人在思考是否要參與除權息?最大考量,就是要避免讓自己陷入「賺了股利,賠了價差」的困境。
單純從市值增減的變化來看,除息只不過是右手換到左手的差別,例如一檔100元的股票,除息5元,雖然投資人可獲得現金股利,以及看似5%的現金殖利率,但由於除完息之後,股價就會從100元下降至95元,因此除非未來股價能回升到100元,否則都只是自己配給自己的過程。
利用日KD指標中的K值,作為元大台灣50(0050)或元大台灣50正2(00631L)這兩檔ETF,判斷短線股價高低轉折點的參考,其原理就是當K值掉到20以下時,預期股價將反彈,當K值回升到80以上時,預期股價反彈將結束。
***本文所提之個股內容僅供參考,不具投資建議,投資前應審慎評估風險,且自負盈虧*** 近期,慶龍在進行投資研究時,發現有一項技術分析的轉折參考指標,非常適用於ETF的操作,就是「月KD指標」。
一般而言,投資人內心會產生恐懼與不安的情緒,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性,不曉得厄運的降臨,會帶來多大的衝擊,因此造成心理上極大的負面壓力,提早做好「最壞的打算」,將未來的損壞,控管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對於戰勝恐懼與不安,將產生一定程度的效用。
***本文所提之個股內容僅供參考,不具投資建議,投資前應審慎評估風險,且自負盈虧*** 一般而言,投資人在投資到一家好公司時,最好的存股策略,就是定時定額買進,透過時間的複利效果,去創造財富的增
這幾年全球進入負利率的時代,加上目前台灣的房貸利率平均僅有1.6%,因此許多人認為,只要將錢拿去投資,並創造高於房貸利率的收益,例如創造5%的投資報酬率,自然就能賺取中間的利差,因此即使抱著負債退休,也無需過度緊張。
前兩天慶龍在閱讀國內財經雜誌時,看到了一篇關於退休規劃的報導,根據統計,退休族在退休若干年後,最後悔的三件事,分別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