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跨足電動車,風口上的豬又來了?-精選專題
手機跨足電動車
風口上的豬又來了?

「小米造車」到底行不行?小米董事長暨CEO雷軍今年3月底在春季發表會上宣布,十年內要投資100億美元打造電動車。雷軍說,這將是他人生的最後一次重要創業,他的夢想是要看到每條馬路都有小米車奔馳。

52歲的雷軍有著電動車的大夢,但是酸他的人不少,有人批評他就是想炒股,隔天央視「剛好」也出了一條「夢想彎道超車,小心中途翻車」的評論,暗諷那些沒有造車經驗的網路新貴。

實際上,不只是小米,同樣來自網路的百度、OPPO跟華為,都有電動車的生產計劃,這股大陸網路科技企業造車的風潮,可以比美去年一堆中國企業註冊登記要蓋晶片廠,但其中有不少人都是以「爛尾樓」之姿收場。

到底,手機廠是憑什麼編織造車美夢?

手機跨入電動車 不算撈過界?

電動車不僅讓電子業者有機會跨入過去進不去的汽車產業,連手機廠也都躍躍欲試。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資深研究總監周維忠表示,由於手機市場飽和,手機廠正積極尋找下一代的新產品及市場機會,「汽車產值是手機的三到四倍,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新市場。」

尤其,現在又遇到一個世代交替的階段,周維忠說,手機的使用模式可以應用到電動車的使用情境,如, 空中下載OTA(Over-the-Air) 、由軟體定義,生態系的模式等都可以複製上來。

OTA、由軟體定義、應用程式、生態圈的建立等,這些電動車的商業模式,對手機廠來說,再熟悉不過了。對手機廠來說,多年建立起來的品牌優勢,也正好可做為跨入汽車領域的信心基礎。也難怪,雷軍會在同場發表會上,講出「不認真打一仗,愧對全球『米粉』(小米對粉絲的暱稱)!」的話了。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產業分析師王麗星觀察,如同手機一樣,硬體賣給消費者後,軟體還可持續賺錢,「電動車廠特斯拉就很擅長運用這種模式。」

她說,很多手機業者只要找到有人代工硬體,加上自家的軟體生態系,一樣可以找到獲利方式互蒙其利。尤其大陸已有日漸完善的電動車供應鏈,小米可以找合作廠商,不見得要自己生產。

王麗星的評論,從近來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主動表態要幫小米造車,雙方已有專案在洽談,似乎可看出一些端倪。

未來市場上多一台電動車,就會少一台燃油車,燃油車慢慢變少,傳統車廠要多賣電動車才能補足缺口。對車廠來說,因「米粉」為數眾多,既可幫自己加分,還可以用小米填補閒置產能,並非不可行。

手機品牌造車夢

手機廠 電動車領域布局
三星 ● 集團旗下SDI已推出第五代電動車電池
● 三星影像感測器(CIS)已進軍車用市場
華為 ● 今年將投資逾10億美元研發自駕與電動車技術
● 與多家汽車廠合作推出使用華為平台的Huawei inside車款
蘋果 外傳正開發Apple Car,預測2025年後推出產品
小米 ● 成立全資子公司投入電動車
● 十年投資100億美元
資料來源:記者整理 何佩儒/製表

華為造車? 賦能者來了

在今年4月的上海車展上,華為聯手北汽旗下品牌極狐(ARCFOX)推出阿爾法S華為HI(HUAWEI inside)版,成為現場焦點。華為投入電動車的故事,與自信小米迥然不同,說起來有些悲愴。

華為受制於美國禁令,智慧手機出貨飽受衝擊,不得不尋求更多獲利的管道。華為在資通訊(ICT)領域上,有充足的技術與能力,自然期待能在電動車開花結果了。

華為在台總代理訊崴技術總經理雍海表示,就他觀察,華為在電動車的定位是賦能者(enabler)。對華為來說,電動車像是一個移動的資料中心,所需要的能力,包括感測技術、捕捉外面資料進行處理、AI運算、車內娛樂與對外5G連結、雲端計算等。

華為擁有從晶片、模組、產品到系統的所有技術,因此可以做為一個賦能者,幫汽車廠商邁入未來智慧車的時代。

雍海分析,造車行業主要考驗供應鏈管理的能力,因為零組件太多,每個都不能出現安全性問題,「以手機來說,如果出問題,頂多把屁股炸開花,但車子出問題都是人命關天的事情。」

華為高層也多次表示,華為不造車,但會協助汽車製造商生產智慧汽車,因此積極開發用於智慧汽車的次世代電腦和通訊技術,並與數百個硬體生產廠及應用程式供應商展開合作。

華為已宣布,今年將投資10億美元開發智能汽車解決方案,與小米十年將投入100億美元,平均一年10億美元的規模相當。

小米與華為在台供應鏈中,包括友達、大立光、晶技等也都已跨入車用領域,可望跟進受惠。

國內科技業者積極搶進車用市場

股號 公司 車用市場布局
2409 友達 擠入全球前三大車用面板廠
3008 大立光 已有車用鏡頭產品
3034 聯詠 主攻車用面板驅動IC
3042 晶技 布局車用石英元件、感測器市場多年
3481 群創 搶進高階車用面板市場
資料來源:記者整理 何佩儒/製表

蘋果車依舊撲朔迷離

相較於小米高調宣布造車計畫,蘋果的Apple Car依舊撲朔迷離,不管是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預測的,「Apple Car產品最快在2025年發表」,抑或台灣電動車供應鏈信誓旦旦,已有廠商送樣給蘋果;甚至外電盛傳蘋果將與韓國及日本車廠合作,沸沸揚揚一陣子後,又潛入水面下。

蘋果正式回應電動車相關議題,是蘋果執行長庫克在接受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訪問時,庫克提到自駕車是一種機器人,可以透過自動裝置從事許多事情,而蘋果樂於整合硬體、軟體和服務,並且找出它們的交叉點,因為那正是神奇事物發生之處。

說來說去,還是沒有提到蘋果究竟會以何種形式進入電動車或自駕車市場。而曾被形容奉行神秘主義者的蘋果,沒有答案可一點都不令人意外。

至於三星,則早已透過旗下的半導體、電池、感測器等零組件廠,跨入電動車領域。也就是包括三星、蘋果、小米、華為等手機大廠,未來將在電動車市場再度交鋒。

過去,小米雷軍曾說,「創業,就是要站對風口;風口對了,豬都會飛。」他的「飛豬論」曾鼓舞了中國一代的網路新貴。如今,這群網路科技新貴紛紛跟隨風口轉向,結局如何?會如央視評論的,「風口上的豬當初飛得有多高,後來就摔得有多慘」嗎?結局或許就在這幾年間,可以得到。

文字/何佩儒
網頁工程/連政瑋
照片來源/路透、中新社
數位製作人/林安妮
監製/丁威
日期/2021.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