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出的故事,最需要被療癒-精選專題
說不出的故事

最需要被療癒 示意照,非新聞當事人

熙來人往的台北車站,每天有不計其數的人潮在此穿梭。隱身在站前某大樓的金融消費評議中心,專門處理各類金融商品申訴案。過去一年台股表現雖好,但是國際金融市場巨幅震盪,很多人買了好幾年「平安無事」的金融商品,像是南非幣、澳幣計價的投資型保單等,竟然一夕大虧。這才發現,當年買的,跟自己所想,和理專說的,都不一樣,爭議就來了!

金融評議中心長期擔任國人購買金融商品發生爭議時的「守門人」。在疫情期間,受理的爭議案暴增,光是申訴案就突破萬件,其中,還有大量的評議案是涉及年長者的投資爭議,在人力拮据下,案件屢屢出現「塞車」,甚至還引來立委質疑「積案」。

到底,經年在台灣發生的高齡金融剝削案,是怎麼發生的?

案例1
獨居名醫陳爺爺 
理專誆他解定存買基金

80歲的陳爺爺是某知名醫院副院長退休,子女平常都在國外,陳爺爺退休後就獨自住在安養中心,靠著存在A銀行的港幣300萬元定存利息,支應生活開銷。

A銀行理專經常去看陳爺爺,深獲他的信任,有一天陳爺爺定存到期了,他想轉存到利息比較高的B銀行,理專卻遊說他轉買「報酬率更高」的香港股票,結果嚴重虧損,陳爺爺賠了快九成本金,這可是他的退休金哪!

案例2
黃奶奶不識字 
鄰居偽造保單A她錢

跟陳爺爺年紀差不多的黃奶奶,因為不識字,一輩子都在市場賣菜。鄰居的小孩阿明在保險公司當業務員。有一回,在阿明的介紹下,黃奶奶買了兩張六年期壽險保單,都是一次繳清保費,兩張各100萬元。

沒想到,繳完保費後,黃奶奶一直沒有收到保單,跟阿明催了很多次,阿明竟拿了偽造的保單給黃奶奶。她真偽難辨,等到保單六年期滿後,黃奶奶才發現,阿明根本沒有幫她投保,200萬元全部被阿明A走了。

案例3
退休公務員太大意 
期貨商未把風險說清楚

年逾70歲的林爺爺,聽人家說賣出選擇權可以收取權利金,報酬比定存利率高,於是跟期貨商問怎麼開戶。期貨商為了業績,只跟他說,只要在風險聲明書上簽名,跟提供存摺影本就可以了。

林爺爺聽了馬上開戶,交易一段時間嚐到甜頭,覺得賣出選擇權真好賺,乾脆就就把退休金、定存全部解約投入操作。有一天行情急遽波動,帳戶保證金不足,被期貨商代為沖銷,因行情波動太大,沖銷也來不及停損,全部賠光了,林爺爺欲哭無淚。

案例4
女兒是CEO的章爸 
面皮薄 忽略危險保費

「章爸最近好不好?很久沒有看到你了,我可不可以過去拜訪你一下」,理專知道章爸最近有筆300萬元定存到期,已多次遊說他買投資型保單。

章爸的女兒是金融界某公司總經理,是專業金融家,她事後得知親爸很可能遭到金融剝削,既生氣且詫異。她對爸爸說,不是跟你說投資型保單都要注意,怎麼還買?章爸苦笑:「可是那小姐已經來我們家五次了。」

章總跟爸爸說,很多商品可以推,為什麼她要對你推投資型保單, 「危險保費」 很貴耶,72歲的章爸聽不懂、也不高興的說:「這四個字是很什麼意思?」

案例5
立委曾銘宗的老師 
高齡90 理專兜售投資型保單

立委曾銘宗多年來一直都關心高齡金融剝削問題,他說,前一陣子,他那90幾歲的大學老師、80幾歲的師母打電話給他,能不能把定存解了來買投資型保單,原來是有理專來推銷。曾銘宗氣憤地說,老師年紀那麼大了,這些錢是不能賠的,竟然還有理專來推銷,話術又多,實在很糟糕!


金融評議中心董事長林志潔說,這些都是評議中心處理過的真實故事,類似陳爺爺、黃奶奶的案例,在台灣還有很多,他們只是冰山的一角,他們所碰到狀況,有個專有名詞,叫做「高齡金融剝削」。

林志潔說,國內目前對於「高齡金融剝削」(Elder financial abuse)並無具體定義,多數是參考美國相關法律規定來作定義。高齡金融剝削是指,照顧者或其他具有信賴關係的人,為了自己或他人利益,在非法或未授權的情況下,不當使用或支配高齡者的財產。

她解釋,「金融剝削」跟一般詐欺案的最大差異是,一般詐欺主要是針對不特定對象詐騙;但「金融剝削」的加害人,多數是認識的人,例如,陳爺爺碰到認識多年、比自己子女更殷勤的「理專」;加害黃奶奶的阿明,則是他一路看到大的鄰居。另外還有不少案例的剝削者,是親人。

她分析,台灣的高齡金融剝削,主要發生在一些有固定收入或累積相當資產的「富老人」,他們之中,有不少人是長年獨居,或發生失智,或僅僅只是因高齡造成認知退化,讓「身邊人」有可趁之機,「這些長輩的損失,不只是金錢,更是在心理層面遭遇一種信任關係的斷裂,很多人碰到了金融剝削,甚至還不敢講出來來。」

高齡金融剝削受害者
常見特質

  • 1、容易相信別人,信任到將印鑑、存摺都交給他人
  • 2、有固定收入,累積了相當資產
  • 3、孤獨與社會孤立,讓不肖者有可趁之機
  • 4、面皮薄,遇到推銷、詐騙不敢講
  • 高齡、有錢、社會孤立 
    最容易受害

    「還沒來評議中心前,我以為大多數的受害者,是社經地位不高的金融弱勢,但每天接觸案情,才發現,高齡金融剝削無所不在,跟社經地位、學歷,沒什麼關係。」評議中心總經理洪令家說,在她接觸的個案裡,有目不識丁的農夫,有退休的大學教授、醫院副院長,在高齡金融剝削議題前,似乎人人平等。

    洪令家是美國伊利諾大學法學博士,今年2月以前,她還在中正大學法律系教書。她的專長是公司法、證交法,但近年特別關注「高齡金融剝削」議題。她說,過去做學術研究,就是看文獻、分析統計,等到她來評議中心,實際接觸到受害者,才讓她知道,什麼叫做斑斑血淚。

    到底誰最容易成為高齡金融剝削的受害者,洪令家認為,共同特徵是:高齡、退休、有資產者,且經常處於社會孤立或獨居狀態,又容易相信別人。

    30天的黃金救援時機

    洪令家說,很多被害者起初都是沒有「被害者意識」的,甚至在爭議發生後,銀行、保險公司所提供的錄音錄影畫面裡,也都看見或聽見被害者說很清楚自己買了什麼。往往要等到有一天,發現自己根本負擔不了一個月5萬元保費,或者被子女發現情況不對,才會來到評議中心。

    目前,評議中心專職、有法律背景的評議員一共有20位,每個人身上平均揹了四、五十件的評議案,每三個月就要「結案」一次。儘管去年已結清了2,800多件案子,但是,台灣的高齡金融剝削問題,至今還沒有緩解,等在20位評議員眼前的是今年的三千多件評議案。

    洪令家解釋,一般而言,進到評議中心的金融商品爭議案,不會一下子就進入評議員評議程序,評議中心收件後,會發回各金融機構,看看當事人與銀行或保險公司能不能和解,「這是黃金救援30天,」她指出,「有不少的爭議案,會在這階段就解決。」

    防剝削6招

    1、充實自己的金融素養

    面對金融商品,不要衝動、要多發問;求助也是重點,有些長者經常不敢說,讓問題愈拖愈大。評議中心設有「樂齡專區」,壽險公會及保發中心也有「高齡化保險專區」,都有相關資訊,有問題也可打「1998金融服務專線」。

    2、印章、存摺不要隨便交給別人

    3、空白文件或表單不能隨便簽

    金融評議中心資深專委卓明正說,簽名就會有法律上效力,所以簽名前,一定問清楚契約及文件內容,搞懂了再簽名。

    4、不要貪心,高報酬伴隨高風險

    不管是不是金融機構賣的金融商品,老人家可能很容易被利率或報酬率吸引,而忽略掉可能的風險。

    5、不要錯估自己的風險承擔能力。

    不是所有年長者都不能買高風險商品,實務上,還是有專家級的高齡者,會妥善做好風險及現金流規劃。但,最怕的就是,年長者經常會錯估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請切記,銀行理專提供的風險測試,未必能測出真實性,請聆聽自己的內在聲音:我有多少錢;我又能賠得起多少?

    6、不了解的商品,絕對不要碰

    像期貨選擇權商品,賣方要付保證金,保證金不足會被追繳,損失可能無限大。

    說不出的故事
    最需要被療癒
    你對高齡金融剝削有什麼故事、想法,請寫下留言告訴我們。
    文字/邱金蘭、仝澤蓉、林安妮
    影音/黃靖文、邱力行、蔣明倫
    攝影/林伯東、潘正宏
    視覺設計/錢震皓
    網頁工程/連政瑋
    照片來源/路透、美聯、聯合報系資料庫
    數位製作人/林安妮
    監製/丁威、簡正一
    日期/2021.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