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者,你被金融剝削了嗎?-精選專題

爸爸的手尾錢一夕變成海外股票

「一個七十多歲老人家,每年守著定存、績優股,安穩領利息、股息有什麼不好?為什麼要騙老人家!」45歲的王小姐忿忿不平說。多數的時候,王小姐的眼神是落在房子的某一角,那是她母親的房間,她75歲了,有些輕微失智,受訪前半小時,她睡著了。

王小姐過去五年在美國工作,去年中因疫情返台。回台後,她注意到,母親跟以前有些不一樣了,比如,她開始記不得事情,這輩子做了無數次的拿手好菜,現在做到一半,會不知道怎麼做下去。

她幫媽媽整理房間時,驚覺母親的900多萬元定存不見了,另一個換算市值約300多萬元,專門用來存股的帳戶,也清空了,「這些錢,都是我爸生前努力積攢、用心安排,要照顧媽媽餘生的錢,現在居然被『偷走』了!」王小姐說到這裡,情緒瞬間潰堤。

王小姐口中的「小偷」,是一家知名銀行理專,跟家裡往來十幾年了,過去,這位理專總是殷勤招呼王媽媽,「沒想到,就在這一、兩年,他趁我們不在,說動了媽媽解掉定存,賣掉存股,分批買進國外股票,」過去一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好幾家公司股票大跌,王媽媽的帳面上浮現了幾百萬元虧損。

「我們急著找理專,他都說在忙;佣金他在賺,風險老人家扛!」王小姐氣憤難消。有好幾個夜晚,她問媽媽為什麼要把定存解約,王媽媽總是講不清,約莫說了:「理專說我退休了,要會理財」,「這個產品很好,之前很多人都賺到錢。」

王小姐說,她向銀行申訴理專不當行銷,銀行卻出示了一段媽媽購買產品時、表明自己「清楚明白」產品風險屬性的錄音,以及一張有媽媽簽名的投資風險評估單。王小姐質疑,這些模擬兩可的題目,讓任何一個普通的投資人,都有可能變成積極型投資人!

這些問題包括了:「您認為,投資最重要的結果是?a、獲利賺錢,b、避免虧損,c,穩定成長」,王媽媽勾選了a。「當您投資虧損時,您的感受是?a、有點擔心,但我期待市場反轉後帶來的收益,b、有點失望,但我了解,投資本來就有賺有賠,c、不會對我有任何影響,市場本來就會自然波動。」王媽媽的答案是c。

類似王媽媽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台灣上演。去年一整年,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收到的申訴案,史無前例突破一萬件,其中有三千多件是當事人與銀行和解無效,進入評議中的案件。新案中,涉及銀行的評議案,有四成的申請人,都是60歲以上老人家。

這些年長者,或因銀行理專不當勸誘,投資了明顯不符合自己風險屬性的金融商品;或因保險業務員連哄帶騙,明明80歲了,卻還買下20年、一年保費高達50萬元的新保單。更別說,還有無良理專讓老人家在不明就裡下,簽了空白文件,說好要投資,實際上是把錢放到自己名下,詐光老人資產。

這些在高齡化社會層出不窮的老人詐騙案件,有個專有名詞,叫做「高齡金融剝削」。

近五年金融評議中心受理件數變化

資料來源:金融評議中心 邱金蘭/製表

高齡金融剝削全台上演

金融評議中心董事長、陽明交大特聘教授林志潔說,「高齡金融剝削」指的是,照顧者或其他具有信賴關係的人,為了自己或他人利益,在非法或未授權的情況下,不當使用或支配高齡者的財產。常見的,除了有金融商品一類的案件;在中南部曾盛行的往生互助會,或社會案件中常見的「粉紅收屍團」,也都算。

她解釋,「金融剝削」跟一般詐欺案的最大差異是,一般詐欺是針對不特定對象詐騙;但「金融剝削」的加害人,多數是認識的人,例如,長期來往,早已取得當事人信任的理專、業務員,甚或是自己的子女等。

至於高齡金融剝削的主要受害對象,多是有固定收入或已累積相當資產的「富老人」,他們之中,有些人是長年獨居,或出現失智,或不自覺認知退化者,最容易出事,「高齡金融剝削可憎之處,也在於,長輩失去的,不只是金錢,更是一種信任關係的斷裂,這讓很多人出事了不敢說,只能鬱悶在心頭。」

案例1
獨居名醫陳爺爺 
理專誆他解定存買基金

80歲的陳爺爺是某知名醫院副院長退休,子女平常都在國外,陳爺爺退休後就獨自住在安養中心,靠著存在A銀行的港幣300萬元定存利息,支應生活開銷。

A銀行理專經常去看陳爺爺,深獲他的信任,有一天陳爺爺定存到期了,他想轉存到利息比較高的B銀行,理專卻遊說他轉買「報酬率更高」的香港股票,結果嚴重虧損,陳爺爺賠了快九成本金,這可是他的退休金哪!

案例2
黃奶奶不識字 
鄰居偽造保單A她錢

跟陳爺爺年紀差不多的黃奶奶,因為不識字,一輩子都在市場賣菜。鄰居的小孩阿明在保險公司當業務員。有一回,在阿明的介紹下,黃奶奶買了兩張六年期壽險保單,都是一次繳清保費,兩張各100萬元。

沒想到,繳完保費後,黃奶奶一直沒有收到保單,跟阿明催了很多次,阿明竟拿了偽造的保單給黃奶奶。她真偽難辨,等到保單六年期滿後,黃奶奶才發現,阿明根本沒有幫她投保,200萬元全部被阿明A走了。

案例3
退休公務員太大意 
期貨商未把風險說清楚

年逾70歲的林爺爺,聽人家說賣出選擇權可以收取權利金,報酬比定存利率高,於是跟期貨商問怎麼開戶。期貨商為了業績,只跟他說,只要在風險聲明書上簽名,跟提供存摺影本就可以了。

林爺爺聽了馬上開戶,交易一段時間嚐到甜頭,覺得賣出選擇權真好賺,乾脆就就把退休金、定存全部解約投入操作。有一天行情急遽波動,帳戶保證金不足,被期貨商代為沖銷,因行情波動太大,沖銷也來不及停損,全部賠光了,林爺爺欲哭無淚。

案例4
女兒是CEO的章爸 
面皮薄 忽略危險保費

「章爸最近好不好?很久沒有看到你了,我可不可以過去拜訪你一下」,理專知道章爸最近有筆300萬元定存到期,已多次遊說他買投資型保單。

章爸的女兒是金融界某公司總經理,是專業金融家,她事後得知親爸很可能遭到金融剝削,既生氣且詫異。她對爸爸說,不是跟你說投資型保單都要注意,怎麼還買?章爸苦笑:「可是那小姐已經來我們家五次了。」

章總跟爸爸說,很多商品可以推,為什麼她要對你推投資型保單, 「危險保費」 很貴耶,72歲的章爸聽不懂、也不高興的說:「這四個字是很什麼意思?」

案例5
立委曾銘宗的老師 
高齡90 理專兜售投資型保單

立委曾銘宗多年來一直都關心高齡金融剝削問題,他說,前一陣子,他那90幾歲的大學老師、80幾歲的師母打電話給他,能不能把定存解了來買投資型保單,原來是有理專來推銷。曾銘宗氣憤地說,老師年紀那麼大了,這些錢是不能賠的,竟然還有理專來推銷,話術又多,實在很糟糕!


金融評議中心董事長林志潔說,這些都是評議中心處理過的真實故事,類似陳爺爺、黃奶奶的案例,在台灣還有很多,他們只是冰山的一角,他們所碰到狀況,有個專有名詞,叫做「高齡金融剝削」。

林志潔說,國內目前對於「高齡金融剝削」(Elder financial abuse)並無具體定義,多數是參考美國相關法律規定來作定義。高齡金融剝削是指,照顧者或其他具有信賴關係的人,為了自己或他人利益,在非法或未授權的情況下,不當使用或支配高齡者的財產。

她解釋,「金融剝削」跟一般詐欺案的最大差異是,一般詐欺主要是針對不特定對象詐騙;但「金融剝削」的加害人,多數是認識的人,例如,陳爺爺碰到認識多年、比自己子女更殷勤的「理專」;加害黃奶奶的阿明,則是他一路看到大的鄰居。另外還有不少案例的剝削者,是親人。

她分析,台灣的高齡金融剝削,主要發生在一些有固定收入或累積相當資產的「富老人」,他們之中,有不少人是長年獨居,或發生失智,或僅僅只是因高齡造成認知退化,讓「身邊人」有可趁之機,「這些長輩的損失,不只是金錢,更是在心理層面遭遇一種信任關係的斷裂,很多人碰到了金融剝削,甚至還不敢講出來來。」

高齡金融剝削受害者
常見特質

  • 1、容易相信別人,信任到將印鑑、存摺都交給他人
  • 2、有固定收入,累積了相當資產
  • 3、孤獨與社會孤立,讓不肖者有可趁之機
  • 4、面皮薄,遇到推銷、詐騙不敢講
  • 現實生活上演「奪命金」 
    退休族最受害

    十年前,香港電影《奪命金》有段至今仍在網路上流傳的橋段:銀行理專在績效壓力下,為了業績,不當勸誘大齡投資人娟姐,買了超過自己風險等級的基金。為了佯裝一切合法,理專誘導娟姐在電話錄音時回答「清楚明白」,甚至,娟姐還留下了不利自己證詞「我想多賺一點」。在電影中,無論怎麼看,娟姐對自己買的基金,是既不清楚,也不明白的。

    金管會法律事務處長徐萃文指出,這幾年,金管會相當重視高齡金融剝削問題,包括,制定「樂齡指引」宣導、推動公平待客原則等。去年9月,金管會還將高齡保戶購買投資型保單,必須錄音錄影及評估適當性的年齡,從70歲降為65歲。

    為了抓住高齡者的眼球,去年,評議中心還找來「任爸」任明廷拍攝微學習課程,提醒高齡者要小心詐騙上當。但,實情是,不管政府推出再多的宣導、要求,年長者遭金融剝削的案子,還是層出不窮。

    中國文化大學教務長方元沂直指,高齡金融剝削,是全球人口老化現象衍生的問題,又被稱為「21世紀之罪」。在歐美、日本等高齡化早於台灣發生的國家,也經年發生。根據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分析,2013年到2017年,70歲以上美國人因高齡金融剝削平均損失4.18萬美元,約新台幣100多萬元。

    至於台灣一年有多少老人被金融剝削?損失金額是多少?林志潔說,國內目前尚無高齡金融剝削的具體統計,從實務上,可以得知,退休族是大宗受害者。不過,評議中心所受理的案子,很有可能是冰山的一角,因為高齡金融剝削的特徵,是遭長期有信賴關係的人給騙了,很多人經常是被騙不敢說,或者根本不知道該向誰求援。

    高齡金融剝削十大態樣

    • 招攬詐欺
    • 不實招攬
    • 不當話術
    • 廣告不實
    • 不當勸誘投資
    • 違反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
    • 適合度義務違反
    • 未充分說明
    • 保險詐害
    • 近親剝削
    • 理專以不正當方法,詐取不合理費用、報酬
      理專詐欺性銷售、違反適合度原則
    • 金融業者以不實廣告為招攬,未確實說明商品內容
    • 保證獲利、誇大不實投資報酬率
      未充分說明商品及揭露契約內容
    • 提供「虛偽不實」、「引人錯誤」的廣告
      宣稱「保本」、「零利率」,違反廣告真實性原則
    • 理專為自己利益,不當勸誘高齡者投資金融商品
    • 例如理專幫退休年長者的投資屬性填為積極型,導致嚴重虧損,違反善良管理人應注意義務
    • 對高齡者不當招攬,推銷不適合的金融商品
    • 金融業者誤導或未充分說明商品內容,致高齡者信賴理專建議與規劃,購買不適當金融商品
    • 保險理賠爭議、挪用保費爭議
      保險黃牛收取高額費用、訛詐
    • 家屬、熟人剝削涉及金融商品及服務
    註:表中為涉及金融商品及服務的金融剝削。 資料來源:金融評議中心

    投資型保單 高齡者爭議最多的商品

    「還沒來評議中心前,我以為大多數的受害者,是社經地位不高的金融弱勢,但每天接觸案情,才發現,高齡金融剝削無所不在,跟社經地位、學歷,沒什麼關係。」一早踏進金融評議中心總經理洪令家的辦公室,她正埋首在一堆標註急件的紅頭文件裡,這些急件多牽涉到一個老人能否救回保命錢,或是一個家庭是否自此失和,她不敢輕忽,總是審慎地在字裡行間找線索。

    在洪令家接觸的個案裡,有目不識丁的農夫,也有退休的大學教授,醫院副院長,在高齡金融剝削面前,似乎人人平等。

    問起洪令家,在台灣最常發生高齡金融剝削的商品是什麼?她提到,實務上比較常見的爭議案,多與投資型保單有關。就連她家裡的長輩,也曾發生定存到期,立即有銀行理專上門推銷投資型保單。

    她解釋,投資型保單是「投資」加「保險」,很多費用老人家也搞不清楚,例如,投資型保單保費是100萬元,每年可能要扣七、八萬元的 「危險保費」 而且隨年齡更長,扣愈多,每年真正能拿去投資的錢,會變少。

    投資型保單除了危險保費外,還有保單管理費,以及投資標的的經理費、保管費等。此外,保險公司還要收投資費用(保險公司去做交易的手續費用);如果提前解約,有些在一定期間內會收解約費。如果是投資型年金險,因有可提供保證最低身故給付,還要收保證費用。

    像這些複雜的費用,如果沒講清楚,一旦出現虧損,客訴就跑出來,質疑理專只講好的、沒講壞的。另外,洪令家在實務中,也看過不少「不合理」的狀況,比如有七十幾歲的老人家,在短短幾年內「解舊換新」,買了十幾張保單;還有一年要繳60萬元保費的保單,老人家根本沒收入,怎麼繳得起?

    聽過這些話術嗎?小心上當

    聽過這些話術嗎?
    小心上當

    話術1、「這張保單可以節稅,」卻沒說,那是從前的事了
    真相是:金融評議中心資深專委卓明正表示,早期很多人會利用保單節稅,但後來財政部函令,已將「躉繳、高額、鉅額投保」等案件,列為審查實質課稅原則的案例特徵,現在已無法達到節稅效果了。
    話術2、「錢可以隨時領回」、「以後買不到了」,卻沒說解約有損失
    真相是:一位保險局官員說,投資型保單如果是整張解約,通常是六年內解約的,就會被扣到解約費用。即便只贖回部分的投資標的,如果當時已經是虧損狀況,提前贖回就等於實現損失,道理跟投資基金一樣。
    話術3、「保本、保證收益」,卻沒說清楚宣告利率不等於保證收益
    真相是:保險局官員說,有的產品雖然標榜每個月配息,但拿到的錢,很可能是自己每年固定繳出去的本金。而有宣告利率的保單,也不等於是保證收益,請記得,宣告利率不等於投資報酬率,宣告利率也會變動的。

    金融商品琳瑯滿目 
    銀髮安心產品在哪裡

    商品本身無罪,就怕不當行銷或沒賣對人。負責高齡化商品教育宣導的金管會綜合規劃處長林志憲表示,這幾年,金管會相當重視高齡化的金融商品需求,除了鼓勵金融業創新高齡商品及服務外,也採取要求錄音錄影等保護措施,以防止高齡長者金融剝削、消費詐欺及不法行為。

    但市面上那麼多的金融商品,哪些才適合高齡者?

    林志憲表示,合適銀髮族的金融商品,包括 安養信託 以房養老 小額終老保險 年金保險 、長照保險等。在基金商品方面,金管會也鼓勵投信業者推出 「目標日期基金」 (Target Date Fund),以供民眾作為規劃退休投資工具選擇。

    這些都是「事故率」、爭議較少的金融商品。不過,還是有兩件事要提醒投資人,一個是風險與報酬,往往呈對價關係,能賺比較多的商品,往往風險也高。第二是,即便是適合長輩的商品,也大多存在愈年輕買愈便宜,等到年紀大了再買,保費就會貴很多的特性。

    以小額終老保險為例,根據某家保險公司的小額終老保險費率,以男性投保六年期、保額70萬元為例,55歲投保,年繳保費8.3萬元,比一般保險公司的終身壽險保費便宜一成到一成五。

    如果是70歲投保,年繳保費為10.3萬元,比一般保險公司的終身壽險保費便宜一成到一成五。

    若是15歲就投保,年繳保費則為4.1萬元,比一般保險公司的終身壽險保費,便宜了二成五到三成。顯示,愈年輕投保,保費愈便宜。

    同樣買小額終老保險 
    愈年輕買愈好
    情境:
    同樣是男性,買六年期70萬保額
    70歲陳爺爺
    年繳保費10.3萬
    55歲老陳
    年繳保費8.3萬
    15歲陳小弟
    年繳保費4.1萬

    防止高齡金融剝削不能等

    幾周前,在台北市濟南路上的立法院立委辦公室,正召開一件陳情案協調會,立委問出席的某家銀行理專:「你那天是怎麼講的,你現在再講一遍給我聽。」結果理專不知是緊張、還是真的不清楚商品內容,講的「離離落落」(台語),在旁的官員聽了都不得不搖頭。

    陳情人是一位80幾歲的大學退休教授,買的是投資型壽險。理專對費用、風險未詳盡說明,造成他的虧損。聽理專講完,老先生氣呼呼地說,「你當初沒講會扣保單價值金,有講我就不會買了」。

    類似這樣的招攬爭議,每天都在台灣上演,危害老人的經濟安全。面對高齡金融剝削,台灣政府不能只有錄音錄影存證這一招,在制度面上,台灣還有很多漏洞必須趕快補。

    金融評議中心董事長
    林志潔
    對策1
    評議中心董事長林志潔: 對老人加強立法保護

    林志潔表示,跟保護幼童相比,台灣對長者的保護是弱的,例如,性侵害14歲以下兒少是加重其刑,但刑法對詐欺年長者並沒有特別加重其刑。不像美國有些州法,會對老人的詐欺犯,特別加重刑責。她認為,台灣的刑法可以比照辦理,至少能收到一些嚇阻的作用。

    她也提到,政府目前對高齡議題的投入,比較多的是長照面的問題,但高齡者除了衛生、健康之外,財產安全也很重要。養老金被詐騙光了,會變成台灣社會龐大的負擔,政府相關部會對高齡議題,應該要有更寬廣的思考跟作為。

    文化大學教務長
    方元沂
    對策2
    文化大學教務長方元沂: 金融機構應訂反剝削機制

    除了對高齡者加強立法保護外,方元沂建議,台灣應建立高齡金融剝削資料庫,有資料庫,才知道問題在那裡,如何開出藥方。甚至針對個別金融機構發生高齡金融剝削案,也應該揭露到底哪些商品對老人不利,提供消費者做參考。相信在資訊透明、市場競爭下,金融機構才會積極投入成本,防堵高齡金融剝削。

    他也建議,政府可比照防制洗錢作法,要求金融機構內部訂定一套防制高齡金融剝削機制,提前找出高齡金融剝削的可疑案件。

    在具體作法上,也可對高齡者訂定「白話契約範本」,讓年長者能看懂並了解金融商品內容。在年長者開立新帳戶或更新帳戶時,必須要求填寫「第二聯絡人」,以便日後做金融交易時,可以聯繫第二聯絡人並取得對方同意。

    立委
    曾銘宗
    對策3
    立委曾銘宗: 金融剝削 董總加重處罰

    曾銘宗說,從卡債、連動債到TRF,台灣的金融消費爭議事件,每過一段時間就「發作一次」,這當中有不少受害者是高齡者,這絕對是制度面問題,主管機關必須好好思考如何有效解決。

    他建議,金管會應加強金檢高齡金融剝削問題,並宣告一旦查獲,除加重罰金外,更要處罰董總等負責人,甚至撤照。唯有重罰,才能遏制金融機構長年扭曲的追逐佣金文化。

    說不出的故事,最需要被療癒。
    你對高齡金融剝削有什麼故事、想法,請寫下留言告訴我們。
    文字/邱金蘭、仝澤蓉、林安妮
    影音/黃靖文、邱力行、蔣明倫
    攝影/林伯東、潘正宏
    視覺設計/錢震皓
    網頁工程/連政瑋
    照片來源/路透、美聯、聯合報系資料庫
    數位製作人/林安妮
    監製/丁威、簡正一
    日期/2021.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