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科技業CEO大調查 2023最怕地緣政治失控 | 專題 |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數位團隊/專題報導

前言:全球疫情衝擊趨緩,但消費電子需求卻因通膨壓力升溫,呈現斷崖式衰退,10月7日,美國商務部發布晶片法延續措施,進一步限縮未來十年人才、高階晶片與設備出口,讓開打四年的美中貿易戰再升溫,中美兩國科技強硬脫鉤,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接受《經濟日報》訪問時大膽預測:科技新冷戰恐長達10年!

美國升息腳步尚未停止,美中科技制裁一波波,歐陸戰爭未平,中國大陸封控執行仍強硬,全球經濟成長率面臨壓力,台灣以出口貿易為命脈,企業面臨前所未有考驗,大國角力下,台灣廠商如何夾縫生存?

受到地緣政治驅動,台積電宣布赴美設廠,12月,位於亞利桑那州的5奈米晶圓廠移機典禮將盛大舉行,但高雄廠7奈米製程進度卻正在延後,友達也宣布無期限延後8.5代后里面板廠計畫,一位科技業高層私下轉述軟銀社長孫正義10月在日本亞洲商會大會的演講,是大力呼籲:企業現在該設想「最糟的情況」,藉此檢驗自身體質撐不撐得住這場景氣風暴……。

正值企業擬定來年計畫時刻,《經濟日報》新聞部針對台灣年營收超過千億元的上市櫃科技業發出匿名問卷,共回收14位千億元級CEO回函,瞭解這些動輒掌管數萬員工、牽動台灣數兆出口金額的企業家如何思考?

本次調查涵蓋範圍共向半導體上游、IC通路、電子零組件、電子商務、IT通路及下游軟硬體代工廠商發出問卷,問卷調查期間為9月14~30日,共計回收14份,隨後爆發了美國晶片法案新令,產業至今餘波蕩漾。

地緣政治衝突與總體經濟不確定性,登CEO兩大心頭煩憂

調查發現1

2023年企業經營最擔心的是?_圖表
2023年企業經營最擔心的是?_圖表

美中科技制裁一波波,歐陸戰事未平,全球經濟成長面臨壓力,台灣以出口貿易為命脈,科技業領袖如何思考2023年對策?《經濟日報》問卷調查發現,科技業認為「地緣政治衝突不確定性」,是最憂心的議題。

企業家們認為2023年最擔心的變數是地緣政治衝突不確定性,其次則是總經的動盪,這兩大變數合計有十位CEO認為最煩憂,反觀今年初的人才緊俏、減碳議題與資安威脅,反而已非當前最緊張課題。

中美貿易戰角力賽已經邁入第四年,美國頒布更嚴峻的晶片法案延伸禁令,擴大管制項目;雖疫情逐漸退去,但多數國家意識到供給與技術自主的重要性,紛紛修法,吹起保護主義風,今年又意外地爆發俄烏戰爭,導致歐洲市場通膨壓力鍋升溫,在此情形下,外銷導向的台灣正面臨史上最嚴峻的局勢。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受訪表示,台灣科技業的興起剛好是近三十年,沒有經歷80年代的冷戰年代,當時大國間的科技管制相當頻繁,而如今科技已不純然是商用科技,也運用在政治與軍事上,科技力變成基本國力,而遭不同國家法規管制,童子賢提醒台灣身為科技公民,更須遵循法規及市場秩序。

先前美中貿易戰爆發初期,也有知名大廠做過評估報告,進行沙盤推演預測事件走向,波士頓顧問董事總經理徐瑞廷提醒,台灣企業容易誤解,把情境分析簡化成單純的「事件結果預測」,但企業韌性談的不是去預測某情景發生的機率多少,而是在假設這些情境「都會」發生的話,找出多元影響面向,並對這些面向做準備,這樣才能讓真正事情發生時,衝擊最小。

徐瑞廷提醒,情境分析是同時考量多個變數,如:供應鏈、客戶行為、地緣政治、競爭反應等,綜合模擬當同時發生時(如供應鏈斷鏈又面臨新地緣政規範時),可以做什麼準備?

童子賢則建議,台灣過去習慣將外交或產業眼光看向美國及英法德日,在拓展東歐跟東南亞人才上明顯不足,但其實東歐跟台灣互動不錯,如立陶宛跟捷克,西歐發展成熟後,未來波蘭、捷克、匈牙利也會是成長力量。

他認為台灣應該觀察一下哪個市場成本變高,哪個市場變好?印度跟東南亞都一樣有潛力,兩地合計占全球55%人口,跟過去三十年中國大陸發展一樣,一開始先是作為便宜的生產基地,下一個階段則將發展為很大的消費市場。

徐瑞廷也補充指出,台灣代工業的決策特質是長年看客戶態度做事情,客戶不要就不做,但他建議大企業現在應該多想兩步。

徐瑞廷提醒,企業過去是追求最高效率,但地緣政治影響升溫下,提高「企業韌性」才能面對黑天鵝挑戰,而韌性的能力建立,必須是經常性做情境分析,評估風險、增加緩衝,如建立兩個以上供應商、工廠據點、員工、物流路線等……,建立多元化對策,及訓練組織反應敏捷度、加強與生態圈的緊密度。

「現金為王」!變動中找到新出口……

調查發現2

疫情干擾、全球通膨壓力升溫,最重要的機會在哪?
疫情干擾、全球通膨壓力升溫,最重要的機會在哪?_圖表
疫情干擾、全球通膨壓力升溫,最重要的機會在哪?_圖表

全球大升息競賽展開,低息環境不再,企業取得資金的成本拉高,面對不確定的年代,企業該如何因應?這群企業家們認同此時此刻,第一重要順位是「提高資金部位」,才有機會拉開跟對手之間競爭力差距。

而該提高多少現金部位,才能因應最糟糕局面?「每個公司最糟的情況,都不一樣。」陳俊聖分享,但不論是壞帳拉高、股價腰斬、還是銀行抽銀根,都可以用充沛的現金部位解決,宏碁本身正積極改善現金水位,他認為「有識之士當為之」。

佳世達董事長陳其宏十分認同,2023年的營運主軸就是「現金為王、持盈保泰」,尤其現在各家庫存成本普遍都高,都是先前零組件漲過好幾輪,好不容易湊成成套料生產的成品,故產業殺價求售機會較低,但若用自然速度去化庫存,庫存降得也就慢,現金就容易卡在庫存較久,「此時就看大家功力,現金回到安全水位,或現金多,自然有好的競爭條件。」

其次企業家們也認為來年是把握契機加速轉型時刻,將透過數位轉型啟動公司變革,帶領組織找到新商業新機會,將是未來一年最重要大事。

佳世達在2021年營收衝上新高後,陳其宏在2022年交棒總經理,專心於擬定公司長期策略,並加強調整集團布局,將組織資源重新安排。

全球政經局勢變幻難料,大國角力冷不防還有新招,但企業仍保有調整資源、強化組織的主動權,亦如陳其宏所言,現在盡力把手上的一副牌越打越好,把不好的牌換掉,未來,才能搶先對手先胡牌。

千億CEO看2023年營收:趨近「零成長」!

調查發現3

2023年營收表現會較2022年如何?
2023年營收表現會較去年如何?_圖表
2023年營收表現會較去年如何?_圖表

儘管上市櫃企業9月營收合計達4.05兆元,交出歷年同期新高佳績,累計前三季營收年增率仍達10%,但調查顯示面對2023年營收預期,有八位CEO認為所管理企業年營收成長率落在低個位數百分點(0~5%),僅三位企業CEO仍期許掌管企業拚6~10%成長動能,現在就斷言來年業績將負成長的CEO也有兩位。

「今年IT產業下半年旺季不旺,營收數字已有很明顯的結果,獲利也會看到影響,現在先求持盈保泰,2023年不是衝大營收的時候。」佳世達董事長陳其宏說。

不只是佳世達看2023年先求守成,宏碁董事長陳俊聖也認同,預估今年PC產業負成長,2023年上半年市場也將雙位數百分比下滑,下半年最好狀況是「緩跌」,從雙位數百分比衰退收縮為個位數百分比衰退,已是最好局面。

今年科技業庫存水位偏高,產業景氣從上半年不錯,至下半年收縮,陳其宏看2023年心理有兩套劇本,最好的劇本是營收與今年差不多,明年上半年景氣差,但下半年可以溫和回升;但若黑天鵝揮之不去,那麼他判斷最壞局面可能來臨,也就是產業進入長期景氣大蕭條周期。

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指出,2023年高科技產業此消彼漲,但多數業別都會比較弱。其中半導體、視聽電子都會比今年表現差一些,網通及今年基期稍低一點的面板產業則會較今年好轉。

2023年景氣展望盼倒吃甘蔗

調查發現4

怎麼看2023上半年全球景氣? 1~10分,1分為景氣最差,10分為景氣最佳
怎麼看2023上半年全球景氣?_圖表
怎麼看2023上半年全球景氣?_圖表
2023年所屬產業全年景氣為何? 1~10分,1分為景氣最差,10分為景氣最佳
2023年所屬產業全年景氣為何?_圖表
2023年所屬產業全年景氣為何?_圖表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警世界經濟增幅將持續萎縮,三大經濟體美歐中也陷入成長停滯,在此時機下,有高達八位台灣千億級CEO看2023年上半年景氣相較2022年,只給了5~6分的評分。

而企業家對自身所屬產業的2023年全年度景氣則給予較高評分,總計七位企業家們預估是6~7分景氣分數,其中五位給7分,不過也有兩位極樂觀企業家給予8~9分評價,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五位CEO評估所屬產業景氣低於5分(含)以下,顯示仍保守以對,但相對於上半年給分,顯示半數CEO仍預期2023年下半年景氣表現會優於上半年。

這個調查與台積電總裁魏哲家、佳世達董事長陳其宏、宏碁董事長陳俊聖對明年下半年優於上半年看法類似。

陳俊聖日前才公開提醒,大家要對大環境有心理準備,全球對通膨、利率、就業率等痛苦指數感受超級大,且痛苦指數還會上去,未來這段日子大家將不會感受太舒服。

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則認為,因此次調查是在9月底完成,所以6~7分的結果整體上看有點偏樂觀,因為隨後美國延續晶片法案,在10月再祭出行政命令擴大技術來源管制,故若調查時序在10月底,則科技業看法「預期會悲觀一些」。

劉佩真指出,目前主要的景氣預測機構都還在不斷下修經濟成長預測,EIU(經濟學人智庫)9月份最新2022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已經修正到2.6%,明年成長率則已經下修至1.7%,2023年主要經濟體中美國經濟成長率剩下0.5%,日本1.0%、歐洲甚至負0.4%,僅中國大陸因今年相對低僅3.3%,明年預估回彈到5.0%,且9月當EIU景氣預測時,還沒有美中新禁令,所以2023年還是需要觀察。

企業2023年資本支出持平,近六成維持2022年水準

調查發現5

2023年企業決策方向,資本支出較2022年如何?
2023年企業決策方向,資本支出較2022年如何?_圖表
2023年企業決策方向,資本支出較2022年如何?_圖表

在2021~2022年接連擴張支出後,年超過57%企業CEO調查顯示,2023年預算編列上會維持2022年水準,2022年下半多數企業家開始修正資本支出規模,在2022年收緊預算手筆後,高達八位CEO們預估2023年將維持相同支出規模。

至於2023年資本支出將專注投資於何處?三位CEO認為會投資於計畫性擴產及計畫中的海外新產能布建上,既有產能則做例行性設備更新。

另5位CEO將資本支出投入長期布局上,包括長期5~8年投資項目、產品研創、ERP改善、ESG投資以及基礎建設強化,另外因應未來一兩年通膨壓力,適度調整預算,以滿足客戶需求,仍期望透過維持資本支出,在大環境不好的情況下交出超越市場表現的成績。

另有3位CEO坦言景氣能見度不高,2023年預算會保守以對,或再關注一下景氣預測再做決策。

波士頓顧問董事總經理徐瑞廷指出,過去企業追求最高效率,但現在提高「企業韌性」才能面對黑天鵝挑戰,而韌性的能力建立,包括經常性情境分析,評估風險,增加緩衝,如兩個以上供應商、工廠據點、員工、物流路線等……,建立多元化對策,如能用軟體或硬體解決同一個問題,及訓練組織反應敏捷度、加強與生態圈的緊密度。

兆元級
和碩CEO

童子賢

鼓勵眼光望向印度、東南亞

童子賢:科技新冷戰恐將持續10年

兆元級
廣達副董

梁次震

超輕量100g AR眼鏡將問世!

梁次震鬆口:深入思考交棒議題

千億級
佳世達CEO

陳其宏

現金為王、持盈保泰

佳世達陳其宏握兩套劇本抗黑天鵝

千億級
宏碁COO

黃資婷

不確定時刻宏碁三招應對

黃資婷:蹲得低才能跳得高

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
總監

劉佩真

中美競合複雜破表!

台經院:2023年台廠操作空間壓縮

波士頓顧問公司
董事總經理暨資深全球合夥人

徐瑞廷

黑天鵝亂舞企業靠韌性求生

徐瑞廷:台商較被動、應多想兩步

兆元級
和碩CEO

童子賢

鼓勵眼光望向印度、東南亞

童子賢:科技新冷戰恐將持續10年

兆元級
廣達副董

梁次震

超輕量100g AR眼鏡將問世!

梁次震鬆口:深入思考交棒議題

千億級
佳世達CEO

陳其宏

現金為王、持盈保泰

佳世達陳其宏握兩套劇本抗黑天鵝

千億級
宏碁COO

黃資婷

不確定時刻宏碁三招應對

黃資婷:蹲得低才能跳得高

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
總監

劉佩真

中美競合複雜破表!

台經院:2023年台廠操作空間壓縮

波士頓顧問公司
董事總經理暨資深全球合夥人

徐瑞廷

黑天鵝亂舞企業靠韌性求生

徐瑞廷:台商較被動、應多想兩步

人力需求緊縮至兩年低點!

對抗「寧靜離職」企業應做兩招

104獵才招聘
資深副總經理晉麗明
研華人力資源部
協理劉蔚志
波士頓顧問
董事總經理徐瑞廷
104獵才招聘
資深副總經理晉麗明
研華人力資源部
協理劉蔚志
波士頓顧問
董事總經理徐瑞廷

全球科技業景氣下墜,根據《經濟日報》問卷顯示,14家填寫問卷調查的企業近八成(11家)企業領導人認為2023年人力規劃上會維持現有人力規模,只補足因自然流失員額,顯示科技業大徵才盛況已降溫,104獵才招聘資深副總經理晉麗明也預估,明年人力市場將比前兩年冷。

企業人力規劃上,2023年會是怎樣的一年?
企業人力規劃上,2023年會是怎樣的一年?_圖表
企業人力規劃上,2023年會是怎樣的一年?_圖表

2022年許多企業有徵才困難,2023年有哪些薪資福利規劃?

(註:此題為多選題)
2022年許多企業有徵才困難,2023年有哪些薪資福利規劃?_圖表
2022年許多企業有徵才困難,2023年有哪些薪資福利規劃?_圖表

儘管因應人才留任及招聘需要,多數企業主仍計畫2023年將微調薪資,但人數的增補上則相對前兩年保守,最多企業是強調只補流失員額的部分,「半導體前景有些疑慮,晶片庫存過高,加上全世界都投入半導體生產,台積電資本支出放緩,人力需求就沒這樣緊張,產線的輪班工程師、技術員需求現在都沒有很緊俏」晉麗明觀察。

他舉半導體10月職缺數為例,今年達3.2萬個職缺,但相對於2021年10月同時期,職缺數高達3.8萬人,而放大看整體電子業也有相同現象,今年10月職缺總計17萬個,相對去年此時則有高達19萬個職缺。

人才需求降溫是合理的!晉麗明指出,從成本控管角度,未來景氣下滑,企業為降低成本勢必減少人數,但建議關鍵趨勢需要的人才,如5G或元宇宙、資安等專才還是很稀缺,一旦景氣翻轉時又會針對這些人才搶破頭,故企業還是應該先定義自己的關鍵人才有哪些,積極守住這些人力資產。

遠距工作造就「寧靜離職」?2對策企業必須做

雖2023年人力市場競爭趨緩,但過去兩年全球因疫情影響,遠距辦公已成常態,疏離的職場人際關係帶來新的職場效應:如寧靜離職、零工經濟及流動人才。

波士頓顧問董事總經理徐瑞廷指出,遠距工作讓員工幫A公司工作跟替B公司上班,感受跟所見都一樣,反正都是用Zoom開會。「透過Zoom上班,都是一個BOX,員工私下或許已替其他公司工作,員工會認為:換其他家工作也沒什麼關係,透過Zoom更能找全世界工作。」徐瑞廷觀察。

混合工作帶來一連串問題,人跟公司的關係變成一個斷面,容易溝通誤解,難以產生鬥志,徐瑞廷認為:「寧靜離職效應只是結果」。現在的人力管理必須更考慮Z世代觀點,善用數位工具協作,不只是吸引好的人才來,更重要是人才留任。

而留住人才,除薪資跟福利兩大基本條件,如何展現雇主價值主張(EVP)是很重要的事,徐瑞廷提醒,要把公司的文化特色突顯出來,並在公司從招募到員工職涯的完整環節中展現,其次是說明公司的願景跟目的,比方公司的成立是想解決什麼問題,如此也有機會吸引人才認同而加入。

徐瑞廷補充,現在數位工具發達,員工不會只聽公司一面之詞,會打聽主管風格或企業文化,換言之,雇主價值主張必須完整串穿企業上下,針對不同員工設計不同工作條件,才能讓人才留任意願增加。

IC設計業也來搶人才!研華強化留任機制

而即便2023年人才競爭不如前兩年激烈,但台灣少子化趨勢明確,人才供給只會越來越少,企業人才計畫首當其衝,佳世達董事長陳其宏就透露,他上任以來推動員工每3~5年轉調機制,讓員工發揮潛能,並降低職業倦怠,2023年會鼓勵屆齡同仁退休,促進組織補充新血。

研華今年5月更成立人才發展策略部,將人才議題列為為下一個40年永續經營中潛在危機,積極應對。研華人力資源部協理劉蔚志指出,近幾年全球人才荒,台灣跨產業競爭人才狀況嚴重,不諱言產業有一些人才移動到IC設計領域,研華也不例外,內部評估長期繼續下去,可能是長期的潛在經營風險之一。

故研華建立新專案管理機制,擬定徵才策略,「2023年招聘人數雖微幅減少,但會厚積薄發,強化選用育留4個環節,增加人才密度。」劉蔚志說。

劉蔚志指出,研華提供員工內部長期職涯發展計畫,統計發現很多員工因太熟悉職位,有其他發展想法,比方想出國工作或挑戰其他角色,但過去因轉職機制不明確,員工不敢提,就離職,因此研華今年就推出MyCareer+方案,把員工內部移動機制搬上檯面,事業群總經理親拍影片鼓勵,方案上路3~4個月就已經看見許多申請案例。

在徵才上,研華擴大人才面向,找多元人力。「以後科技業還需要融合服務業跟零售業的know how,而是服務業或零售業,像現在物聯網事業就是做軟硬體服務或是軟體訂閱制」劉蔚志說,科技業未來的A+人才必須有跨產業經驗跟彈性,擁有多產業技能才是頂尖人才。

記者 : 王郁倫、吳凱中 視覺設計 : 林庭毅 網頁工程 : 許志強、范振揮、何映亭、陳思云 編輯 : 林語柔、李詠欣 數位製作人 : 王郁倫 監製 : 丁威、簡正一、陳彥甫 日期 : 20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