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192字
行政院主計總處發布「2023年電子商務統計結果」顯示,交易金額為6兆8,815億元,僅較上年增加919億元、1.4%。主因當年受全球經濟放緩,終端產品需求減弱,以及疫情期間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墊高基期等因素影響。
主計總處指出,電子商務交易指企業透過網路,利用特定交易平臺、自行架設網站(網頁)或系統(含EDI)進行有形的產(商)品或無形的服務之接單、交易;但不包括僅提供商品資訊查詢及利用電子郵件、社群網站傳遞訂單。金融及保險業交易金額係指所收取的手續費、服務收入或是銷售金融商品之淨收益,例如證券與期貨業依商品或服務交易所收取之手續費收入或佣金收入;另旅行業等代收代付之收入以淨額計入。
進一步觀察,2023年工業部門電子商務交易金額為4兆4,375億元,占全體的64.5%,以製造業4兆3,929億元,占63.8%為大宗,主要為透過供應鏈管理系統(如EDI)的接單銷售。
另,服務業部門2023年電子商務交易金額為2兆4,440億元,占全體的35.5%,以批發及零售業1兆5,737億元,占 22.9%;運輸及倉儲業3,517億元,占5.1%為主。
主計總處指出,儘管2023年電子商務交易金額仍以工業部門占比較大,但若與2022年比較,工業部門減少83億元、年減0.2%,貢獻率為負9%;服務業部門則增加1,002億元、年增4.3%,貢獻率則為109%。
再細部觀察各行業別,主計總處分析,批發及零售業因網路購物市場持續成長,增加364億元、年增2.4%,其貢獻率39.6%,為服務業部門之冠;住宿及餐飲業、支援服務業(包含旅行社、租賃業)隨疫後需求大幅增加及電子化交易持續深化,分別成長32.9%及28.9%;出版影音及資通訊業、金融及保險業,也分別成長15.6%及14.3%。
關於製造業部分,主計總處指出,受部分產業鏈持續調整庫存影響,減少151億元、年減0.3%;至於運輸及倉儲業疫後載客人數雖呈提升,但因全球經貿動能下降,衝擊貨運收入,致減178億元、年減4.8%。
主計總處還提到,觀察2017年以來國內電子商務交際規模變化,整體交易金額由3兆8,257億元,增至2023年的6兆8,815億元,增幅近八成。其中,服務業部門成長1.3倍,2020年因部分業別受疫情影響,僅年增10.4%,2021年及2022年因疫情催化宅經濟,皆維持二成以上成長,至2023年則放緩為4.3%。
工業部門2017年至2020年年增率約介於4.3%~5.3%間,2021年隨製造業生產暢旺大幅成長30.9%,2022年持續穩定成長7%,惟2023年受出口疲弱影響,首呈減少0.2%。
此外,2017年以來,因行動裝置益趨普及,電商、外送平台、電子化交易持續發展,再加上疫情催化宅經濟商機,迄2023年B2C交易成長1.6倍,明顯高於B2B的65.2%。其中,又以住宿及餐飲業B2C交易成長達4.4倍最多。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