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52字
為彰顯桃園市原住民族友善農耕的豐碩成果,桃園市政府原住民族行政局昨(24)日在桃原農場舉辦「成果發表會暨好農市集」,表揚年度優秀農友,並結合傳統原民樂舞表演,帶來豐富多彩的文化體驗,讓與會者感受原民的耕作熱忱與文化之美。
活動亮點之一為桃原農場全新主視覺揭幕儀式,象徵農場新氣象與邁向永續發展的里程碑。桃園市原民局局長陳姿伶表示,原民局將全力協助桃原農場進行友善耕種,透過專業培訓與跨區交流,提升農友技術,延續原民農耕文化,並定期舉辦「多多好農市集」,打造桃原農場成為原民農業新地標。
桃園市農業局局長陳冠義也出席成果表會及好農市集,肯定農友傳承原民農耕文化的用心。陳冠義說,農業局將持續協助進行桃原農場的綠美化工程,發展有機農業與智慧化耕種,做為食農教育的示範基地。
友善耕作 原民文化的綠色基地
桃原農場位於平鎮區東金段,佔地近3公頃,自2019年推出以來,已有超過200位農友在這片土地上辛勤耕作。農場內共規畫237個耕作單位,為桃園市民提供新鮮有機農產品。透過農場的自治管理和綠美化工程,這片農地如今綠意盎然、生機勃勃,每一株蔬果都展現農友們的辛勤汗水。
專業培訓與交流學習 提升農友技術
為支持農友的專業發展,原民局安排多場農業課程,邀農改場專家指導,年度培訓課程吸引160名農友參與。並於今年6月組織農友前往南投、台中等地觀摩優秀農場與文化園區,汲取經營休閒農業及推廣食農教育的寶貴經驗。
多多好農市集 打造原民小農友善平台
自5月起,桃原農場定期舉辦「多多好農市集」,每次市集皆有約20個攤位,提供友善耕作的蔬果及在地農特產品,讓民眾體驗原民小農的農業成果。今年度共舉辦11場好農市集,此次成果發表會特別設置攤位,讓市民朋友前來體驗原民農產品的美味與品質。
陳姿伶表示,桃原農場未來將持續推動結合食農教育、民民文化體驗的多元計畫,以「復育、教育、商育」為核心,鼓勵族人承租耕地種植原生作物,傳承原民農耕技術。期望桃原農場成為一處兼具生活、生產與生態價值的綠色空間,實現原民文化與環境教育相融合的目標。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