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17字
賴清德總統近日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時強調,民主國家應攜手打造不含中國的「非紅供應鏈」,以反制中國不公平的貿易行為。針對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賴總統重申將從「零關稅」開始交涉,尋求簽署雙邊貿易協定的機會,還數度提及台灣在半導體生產上的優勢。
賴總統指出,台積電(2330)已承諾要去美國投資,產業鏈也會跟去,這些都是具體的行動,與關稅無關;若美對晶片或相關產業課徵關稅,反而不利台灣半導體、資通訊產業到美國投資。
這是賴總統上任後首次接受日媒專訪,時機上正是就職將滿一周年之際。日經專訪昨日以頭版頭,並橫跨內頁兩個全版,刊出共11篇相關報導。
總統府發布新聞稿表示,賴總統針對台日、台美、兩岸關係、半導體產業及國際經貿局勢等議題,回應媒體提問。
對晶片關稅,賴總統表示,台灣銷往美國的貨品中有兩大類,第一類是資通訊產品、第二類是電子零組件,占台灣銷往美國貨品的65.4%,台灣賣的,是美國未來要再工業化,以及成為AI世界中心,所需要的科技產品。希望藉由投資幫助美國再工業化及成為AI世界中心,同時讓台灣產業能升級、轉型。
針對台積電海外建廠,是否會削弱台灣作為掌握半導體製造關鍵節點的戰略地位,進而降低其他國家保護台灣的誘因?賴總統回應,台灣擁有半導體生產製造優勢,也很樂意跟世界民主國家共同合作。
台積電到日本、歐洲及美國投資,都是自然且正常的經貿投資行為。
賴總統強調,台灣產業的國家戰略計畫是「立足台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正提出「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夥伴倡議」。他解釋,如日本有材料、設備、技術,美國是IC設計、行銷,台灣是生產製造,荷蘭則長於設備,台灣藉由生產製造優勢,建立一條全球半導體「非紅供應鏈」,確保自由貿易持續運作,不受到低價傾銷的影響。
針對關稅戰議題,賴總統指出,美國對台灣加徵32%關稅,我方採取並不是對抗,而是透過談判來降低關稅。我方也同意要採購、投資、解決非關稅貿易障礙及洗產地的問題,以減少台美雙方的貿易逆差。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