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府院啟動國安改革聚焦三面向 綠營將續推立委赴中納管

本文共947字

聯合報 記者黃婉婷/台北即時報導

府院定調啟動國安法制改革,防制中國統戰,目前共盤點十多項法案,包括反滲透法、國安法、資安相關法制、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盼透過加強管轄密度、完備法制、提高違法罰則,全面擴大國家安全網;去年持續卡關的「立委赴中納管」也將續推,也密切關注藍營所提的多項國安爭議法案。

賴清德總統日前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宣示持續推動國安法制改革,因應中國大陸對台灣滲透、打壓日益劇烈。行政院優先法案中也特地羅列強化安全韌性面向,將「資通安全管理法修正草案」、「個人資料保護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陸海空軍刑法第24條修正草案」盼提升個資保護及資安能量,鞏固國家安全。

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透露,國安法制改革共三大面向,第一、讓相關法條的完備,第二、加嚴現行的管轄密度,第三、提升違法罰則。目前盤點約有十多項法案,全方面強化國家安全網,反滲透法、國安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資安相關法律,都會納入修法範圍,「人流、金流、技術流都是重點」,盼朝野共同支持。

民進黨立委沈伯洋去年推動攸關立委赴中納管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迄今仍在立法院程序委員會遭藍白退回。他指出,新會期將續推,另有刑法外患罪修法,針對四種不同型態的通謀行為訂定相關罰則,及國安法修法,明定不得為境外敵對勢力指示、委託或資助而再轉指示、委託或資助中間人以不正方法取得國家核心關鍵技術。

民進黨立委邱志偉也推動「反滲透法」修法,增訂當政黨違反國安相關法規,並已明確有害我國憲政秩序,應在「反滲透法」內明訂相關授權與規範。

此外,綠營也盤點藍營所提的國安爭議法案,包括陸配取得身分證規定從6年縮短成4年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引進陸資參與離島重大公共工程的「離島建設條例」,以及「國家安全戰略法草案」,意在架空總統國安決策權,透過將此權利移至行政院,讓立法院藉監督之名窺見我國安規劃,恐使中國掌握我機敏資訊。

太陽花學運曾要求立法院通過「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最後僅獲得「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修法,提高兩岸簽署政治協議門檻,民眾黨團連兩屆宣示推動「兩岸協議監督條例」。


沈伯洋認為這是打假球,續推兩岸監督條例,是因為優先經濟相關協議會被排除在原有規範外,但這是錯誤講法,對中國來說所有協議都是政治協議,都應受到兩岸條例規範,若要另訂條例,規範一定會比較寬鬆,反而是開後門。

賴清德總統宣示推動國安法制改革。記者余承翰/攝影
賴清德總統宣示推動國安法制改革。記者余承翰/攝影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台漫畫符法語市場 「星期一回收日」前進布魯塞爾書展
下一篇
交通部:台鐵董事長杜微突請辭 極力慰留仍堅辭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