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75字
台北燈節睽違6年恢復發放小提燈,主打可變身筆筒、小電池重複用於耳溫槍等再利用,明起4天免費發送限量10萬份,議員拆解後,質疑環保恐難落實。環保局坦言,PP合成紙屬複合材質,目前無去化管道,這屬過節應景產品,民眾可重複使用。
「台北小Q」小提燈限量10萬份,2月9日、10日下午2時全市十二行政區發送,明起至12日每天下午2時在台北燈節的中山堂廣場與北門廣場2處服務台同步發放,每人限領一份。
小提燈的材料包含PP合成紙、塑膠袋,以及內有塑膠殼、鈕扣電池與電路板的LED燈具,議員黃瀞瑩發現觀傳局僅強調電池可被拆卸再利用、廢電池可回收,卻未說明LED燈具電池拆卸後的電路板、螺絲釘等相關廢棄物應如何處置。
黃瀞瑩說,PP合成紙在北市被視為「一般廢棄物」,混入紙類回收恐影響紙類回收效益,廢電池能否落實回收的成效令人質疑,電路板、螺絲釘將造成多少垃圾與汙染,北市府應正視並強化宣導與回收機制,也應統計此次發放所增加碳排放量、製造垃圾量與相關廢棄物的回收效益,落實製造者延伸責任。
觀傳局回應,小提燈以再利用方式落實永續理念,燈身本體可轉作筆筒或存錢筒延續使用,鈕扣電池也可取出用於耳溫槍及遙控器等。而提燈的LED燈具,除電池屬廢乾電池類,其餘可依「立體塑膠」類回收。
環保局資源循環管理科長林鈺惠表示,此次提燈材質中的PP合成紙,雖屬複合材質,目前無去化管道,但這屬於過節的應景產品,民眾可經由再利用為筆筒、存錢桶的設計,多加重複使用。
林鈺惠說,北市採定點定時回收,線上以粗分類,不造成民眾困擾,後續交由專業回收場,由其儲存空間及專業機器進行末端細分類作業;如果是複合材質,可交給線上粗分類的「立體類」。
她提到,外包裝塑膠袋如乾淨完好,可以平面類的乾淨塑膠袋類交給資源回收車回收;LED燈具拆解後,塑膠殼以「立體塑膠類」回收、電池投入廢電池回收桶,至於螺絲釘以立體類或放入廢鐵罐裡、電路板為立體類回收物,後續均交由回收場以專業機械細分類。
民眾陳小姐認為,全台各縣市都在發小提燈,確實滿應景,小朋友也都滿喜歡,節慶過後其實不用特別拆卸回收,變成小夜燈也相當實用可愛。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