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44字
明年我國將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不僅老年人口快速成長,也帶來生育率下降的少子化問題。台灣的生育率,在2023年降到0.865,創下歷年新低。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表示,政府應針對不同年齡族群擬定不同策略,翻轉失衡的人口結構。
陳時中說,政府將加強長照政策,著重於中風、車禍的年輕失能,以及獨居老人的照護,民眾也要做好健康促進,提前準備高齡生活。65歲以上的長者,以提升照顧涵蓋率為目標,透過健康促進政策延緩老化,降低失能人口比例。至於中年世代,他鼓勵壯世代再進修,學習新職能、協助培養能力築夢。
在扭轉少子女化部分,陳時中指出,政府將從孕產到育兒提高支持力道,1至6歲幼兒,規畫放寬人工生殖補助對象,以及研擬產檢交通費、心理諮商、疫苗等補助,加強孕期照護。孩子出生後,延長雙親的育嬰留職停薪,以及強化臨托、夜托、長短期托育等,讓年輕夫妻敢婚、願意生。
近日代理孕母的規定引發許多爭議,陳時中說,「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將開放單身女性、女女同婚族群使用人工生殖,樂見修法盡快通過。代孕方面,他呼籲理性討論,一條條列出如何防弊,加以審慎研議,不要只是形而上的「認為會發生什麼事情」,把爭議降到最低,適當立法是好事。
陳時中今天出席「2024北醫校友新創論壇」,提出台灣人口老化、少子化的挑戰。從婦產科權威醫師,跨至政壇的立法委員陳菁徽表示,從臨床到立院質詢台,過去幫助過許多深受不孕症困擾的夫妻。她認為,若以醫師的角度來看待代理孕母,這是人權問題,修法勢在必行,政府應該從各方面來幫助願意生育的人。
台北醫學大學校友總會於台灣醫療科技展舉辦「北醫校友新創論壇」,邀請政務委員陳時中(牙醫學系)、立委陳菁徽(醫學系)、嘉正生物科技副董事長林瑟宜(藥學系)為台灣醫療、臨床研發、公衛政策等領域提出建言,並分享斜槓的創業故事。
北醫骨科部主任吳孟晃表示,近年來,母校北醫積極轉型,成為國際首屈一指的創新型大學。他指出,資深校友透過平台傳承智慧,形成一個正向循環,有機會促成更多醫療創新,並加速臨床研發,進入市場應用。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