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青銀換居考驗接受度 學者:推附加服務的銀髮住宅才能永續

本文共825字

聯合報 記者李成蔭、王慧瑛/新北即時報導

成大老年學研究所副教授陳柏宗直言,各地方政府推動的「以私宅換公宅」專案計畫立意良善,實際上曲高和寡,高齡者入住意願低落,部分媒合成功案例可能是兒女的想法,並非長輩真正意願,走了好幾年案例仍少,代表推動上存在窒礙難行之處。

陳柏宗主張,面對超高齡社會即將到來,台灣應盡速推動讓中產階級租得起、願意租賃的有附加服務銀髮住宅,而非以社宅來取代銀髮住宅,提供適合一般高齡者居住的居住環境,才能提高接受度。

陳柏宗說,老化過程分為健康期、障礙期與臥床期,可透過集合住宅的物業管理等營運單位所提供的附加服務,甚至在障礙期、臥床期能適當介入提供協助與守護,才能讓高齡者好好地在宅安老,至少要做到住宅內的日常保健,及緊急安全通報支援、守護。

日本比台灣更早面臨高齡海嘯挑戰,陳柏宗表示,日本為因應超高齡社會人口狀況,近年積極推展專為高齡者所打造的「附加服務住宅」,提供老人面對不同狀況與需求的附加服務,透過租賃方式讓有需求的長輩承租,推動成效不錯。

陳指出,台灣可借鏡日本近年推「附加服務住宅」經驗,推適合台灣民情的銀髮住宅,並制定相關規範與配套措施,收費必須是中產階級高齡者負擔得起,在鼓勵興建的配套措施上,對參與此類建設的投資者提供適當的低利貸款與融資,鼓勵投資者往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等方向來推展,建議中央跨部會討論,提出具體的配套與政策導引,攜手民間投資,逐步建構台灣的高齡友善風氣。

新北市城鄉局長黃國峰說,除了新北,台北市、高雄市、桃園市也相繼推青銀換居計畫,各地方政府持續觀察成效,也滾動修正,希望能讓政策更貼近需求與民心。

黃國峰認為,換居牽涉許多主客觀條件,長輩對老屋的情感是難以割捨的一環,社宅是多元、共居的環境,許多社宅已導入醫療、長照等資源,讓住進社宅的長輩能享受附加服務。為提高青銀換居的執行效率,明年2月可入住的中和安邦、新店民安有預留一定戶數支持青銀換居計畫,有900多戶的三峽國光二期社宅會預留更多戶數,讓青銀換居計畫愈來愈上軌道。

新北新店民安社宅預計明年2月可入住,將預留6戶作為青銀換居計畫使用。圖/新北市城...
新北新店民安社宅預計明年2月可入住,將預留6戶作為青銀換居計畫使用。圖/新北市城鄉局提供
中和安邦社宅明年2月可入住,將預留22戶作為青銀換居計畫使用。圖/新北市城鄉局提...
中和安邦社宅明年2月可入住,將預留22戶作為青銀換居計畫使用。圖/新北市城鄉局提供
建築師陳柏宗在成大老年學研究所任教,對高齡者住宅議題有許多想法。圖/陳柏宗提供
建築師陳柏宗在成大老年學研究所任教,對高齡者住宅議題有許多想法。圖/陳柏宗提供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通刪軍事設備預算3%惹議 民眾黨團:近年朝野同意
下一篇
副閣揆鄭麗君專訪/淨零轉型 催動綠色成長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