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00字
台灣大學花2年多整修已故中文系教授臺靜農的故居,今天正式舉辦開幕紀念展。會館保留日本統治時期風格,除呈現當年「龍坡丈室」風貌外,也具備學術研究室、人文講堂等功能。
臺靜農曾擔任台大中文系主任,是台灣一代文學大師,在他生命最後一段日子(民國79年),居住在台北市溫州街25號的日式宿舍中。臺靜農故居因年久失修,一度傳出將拆除,地方文史工作者發起搶救行動,於109年被台北市政府公告為紀念建築。
隨後台大擬定再利用計畫,通過文資審議後歷經2年多的整修,今年初移交文學院管理,經歷半年籌備,今天舉辦開幕紀念展。
台大前校長管中閔細數決策過程中,時常受到社會批評,但這項重建案證明,校方、文資審議委員、民間文化團體3方之間可不必相互猜疑,而是經由合作,共創良好的結果。
管中閔提到,他當初親自帶隊到文資會議報告,請委員們信任台大,承諾以超越古蹟維修的標準,並藉由空間的活用,證明台大不只是侷限於新生南路校園裡的一座大學,更可為社會提供更多的文化服務。
台北市文化局長蔡詩萍提到,臺靜農作為一代宗師,在教育傳承與書法創作上都無與倫比。他很能體會台大的處境,一座城市應該有自己的歷史建物,同時也應有前瞻的規劃,在兩個理想之間的拉扯,實在很難。
贊助修復計畫的趨勢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陳怡蓁指出,公司是做軟體的,傾向贊助講座等軟實力層面。由於臺靜農特殊的人文地位,破例贊助這項修復計劃。
陳怡蓁回憶,當年管中閔帶著她戴著安全帽來勘查,一度心想:「天啊,這麼破敗的情況,真的能修復嗎?」沒想到今天能有如此令人驚艷的成果,真不容易。
臺靜農人文會館營運時間為每週二到週日,上午10時到下午5時,相關資訊可參考台灣大學網站。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