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40字
碳費費率審議會於7日召開第6次會議,拍板一般費率為300元/公噸,台灣正式進入碳有價時代。對此,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一所所長陳彥豪表示,徵收碳費肯定會讓廠商的利潤實質減少,尤其是海嘯第一排的製造業,但廠商現階段首要做的是「布局綠色商品」和「實質減碳」,以強化產業競爭力。
中華經濟研究院能源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劉哲良表示,碳費費率拍板,對台灣淨零減碳進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陳彥豪則說,它具有時代意義,對台灣來說當然也是重要的,對廠商而言,更重要的是在碳有價的時代,一定要認真減碳。
針對7日碳費費率審議會敲定一般費率為300元/公噸,劉哲良表示,這其實是一種「從終點往回推的概念」,這應是審議委員考量廠商目前面臨開始要繳交碳費及進行碳減量投資,可能導致現金流明顯增加的環境下,還可以負擔的金額。
不過,劉哲良提醒,真正的關鍵數字,應是2030年達標年,將徵收1200~1800元/公噸,這才是影響廠商決策的「價格訊號」,但也正因為這個高標準價格,才更能夠驅動廠商減碳的決心。劉哲良建議廠商可選用A方案50元或B方案100元,立即啟動減碳計畫。
劉哲良還提到,台灣碳費費率制度可以說是「有條件的優惠」,是滿特別的設計,但卻也是較能確保廠商達到碳減量成效的規劃。
此外,陳彥豪也指出,繳交碳費就像繳稅、繳費的概念,但你繳錢出去,碳含量還是不會下降,因為那是兩碼子事。因此,「一定要開始認真減碳」才是當務之急。例如減碳效果可以是變成綠色商品,然後你的價格賣得比較貴,壓力自然就會比較少,因此廠商可以開始布局綠色商品研發,又或者以綠電製程轉電,就會減少碳的直接排放。
陳彥豪強調,諸如此類的規劃廠商要快馬加鞭布局,否則碳費都是白繳,完全沒有好處,因為你的產品碳含量並沒有減少,實質的碳排放仍是存在。
你有沒有綠色低碳商品?陳彥豪提醒,預期接下來世界主要經濟體都會開始要求,像是歐盟的(CBAM)和美國的環境保護署(EPA),他們都已白紙黑字將規範列出來,陳彥豪建議廠商一定要就這個構面去想辦法,讓這些減碳規範變成自己的產業競爭力。
陳彥豪還說,碳費能不繳就儘量不要繳,繳出去就是打水漂,但那些可都是真金白銀,其實環境部收了那些費用也很困擾,因為如果收了碳費,但整個國家的碳還是沒有減下來,它不是死定了。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