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627字
適逢綜所稅申報季,財政部北區國稅局提醒,許多民眾因全年所得不高、也沒被扣繳稅款,誤以為可不用報稅,但這樣可能會錯失退稅權益,尤其對小資存股族而言,即使全年總所得未達課稅標準,仍可能因「股利可抵減稅額」而產生退稅,若未申報將導致無法退稅。
依稅法規定,個人股利所得可分為合併計稅、分開計稅兩方式。若採合併計稅,是將股利所得併入個人綜合所得總額中一併課稅,並享有8.5%可扣抵稅額,每戶最高可抵稅8萬元,通常小資族選擇合併計稅較為省稅。
由於有最高8萬元的抵減稅額,若抵減後稅額大於應納稅額,超出部分就可申請退稅,國稅局提醒,民眾就算所得未達起徵點,只要有股利收入,也值得上網試算確認是否符合退稅資格。
舉例來說,近日有一名李小姐向國稅局詢問,2024年全年總所得僅20萬元,未達課稅門檻,是否可免申報?國稅局詢問後發現,李小姐有部分收入屬股利所得,於是主動提醒,雖所得不高,但仍有可能因股利抵減規定獲得退稅。
李小姐經過系統計算後,顯示可退稅金額達8,500元,她選擇直撥退稅後,填寫存款帳戶資料,即順利完成報稅手續,不僅節省時間,未來也將能順利取得退稅。
國稅局建議,民眾不論所得多寡,只要有股利或其他可能產生抵減效果的收入來源,務必透過報稅系統試算,一旦符合退稅資格,記得要完成申報程序,才不會白白錯過可退還稅款。
國稅局提醒,民眾若選擇「直撥退稅」,只需在申報時填寫金融機構或郵局帳戶,或勾選沿用上年度曾成功退稅的帳戶,經審核通過後,退稅款就會直接匯入指定帳戶。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