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687字
為鞏固關鍵產業供應鏈核心地位,經濟部2023年起在《產業創新條例》新增「台版晶片法」優惠,2024年首度申報。財政部統計,2024年國稅局核定產創條例投資抵減稅額創新高,衝上297億元,年增38.8%,不排除是受台版晶片法帶動。
產創條例2023年新增「台版晶片法」優惠,對於在台灣技術創新且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公司,符合一定要件,投資前瞻創新研發支出金額可適用25%投資抵減,其購置自行使用先進製程的全新機器或設備支出金額達一定門檻時,可適用5%投資抵減且金額無上限。
財政部統計所有適用產創條例減免稅額情況,核定件數過去幾年平均都落在700至800件之間,高峰落在2020年812件,台版晶片法案去年首度申請後,核定件數為785件,件數與過去並無太大差別。
若觀察研發支出,則自2021年開始逐年增加,2024年研發支出年增34.2%,增至3,391億元,為史上新高;在核定抵減稅額部分,2024年躍升至297億元,年增38.8%,同創新高。官員分析,這主要與台版晶片法有密切關係,因為高階研發與先進製程設備支出金額也相對高,直接反映在研發支出與抵減稅額。
從行業別分析,大宗仍為製造業、去年核定631件,約占八成;製造業研發支出為3,035億元、約占整體的九成。細探行業中類別,電子零組件製造業核定件數211件、研發支出為2,294億元,為全行業最多;其次為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件數109件、608億元。
從縣市別來看,件數以台北市最多、167件;新北市居次155件,桃園市第三101件,主因公司主要登記在雙北地區;至於「科技重鎮」新竹縣與新竹市分別為68件、76件。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