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全球化褪色助漲通膨

(歐新社)
(歐新社)

本文共1931字

彭博資訊專欄作家 Stephen Mihm

預測通貨膨脹難免要從統計數字來尋找跡象。本月上旬公布的強勁美國就業成長數字,看起來像是經濟勢頭強勁的徵兆,近日商品價格下跌也讓一些分析師認為,通膨繼續上揚的危險可望消退,孰料本月中旬公布的通膨年增率高達9.1%,竄升至1981年11月以來最高。

市場專注於短期價格波動和隨之而來的央行利率操作是很自然的事,但它模糊了決定數年、甚至數十年的通貨膨脹趨勢的更大結構性力量,而且這股力量是美國聯準會或歐洲央行無法控制的。雖然這些長期循環的原因有許多,其中一項凸顯的因素是全球化。了解這個原因將有助於解開近年來的若干經濟謎團,進而了解未來可能的發展。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本週免費看VIP文章,剩
或者
選擇下列方案繼續閱讀:

加入數位訂閱 暢讀所有內容


彭博等8大外媒、深度內容、產業資料庫、早安經濟日報、台股明星賽、無廣告環境

加入udn會員 閱讀部分付費內容

免費加入

會員可享有收藏新聞、追蹤關鍵字.使用看盤系統等服務

登入udn會員 免費試閱

經濟日報攜手彭博,提供您全球即時財經動態、時事分析、名家專欄。一站閱讀,與世界同步。

上一篇
印度拚出口 打不過越南
下一篇
美股為何震盪?從「景氣行情」回到「利率當家」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