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70字
信邦(3023)、台灣精銳(4583)等機器人概念股在長線保護短線的想像空間帶動下,上周五(21日)股價逆勢收紅。發行券商指出,看好機器人族群後續表現的投資人,不妨透過權證的槓桿效果,擴大短線獲利空間。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於GTC大會發表Isaac GR00T N1、Newton等最新人形機器人開發相關技術,有助於整機廠縮短開發時間。法人指出,隨著生態系統日 趨完善,以及投入公司家數持續增加,人形機器人產業長線發展前景可期。
根據摩根士丹利調查,2024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為600萬~800萬美元,預估2035年將擴大至100.2億~293.8億美元,2024年至2035年複合年均成長率(CAGR)為59.2至71.1%,潛在商機龐大。
包括特斯拉(TESLA)、 Figure AI、 Agility Robotics等人形機器人廠商,現階段均已設定積極產能規劃及出貨目標,據Goldman Sachs Group指出,雖然估計2024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出貨量尚低於5,000台,不過,預估2025年將增加至2萬台,2035年則將挑戰百萬台以上。
信邦已與Figure、Agility等至少三家人形機器人公司合作,開發音訊和視覺應用解決方案,預計今年下半年將小量出貨給客戶,2026年放量。法人指出,預估每台機器人線束內含價值至少1,000美元,人形機器人、無人商店等新市場有望成為信邦評價向上契機。
在人形機器人中,台灣廠商在螺桿、減速機等關鍵零組件已有著墨,法人認為,雖然現階段營收貢獻有限,不 過,待人形機器人產業進入加速量產階段後,預估包括行星式減速機廠台灣精銳,有機會憑藉成本競爭優勢而成為重要受惠者,業績成長空間可期。
權證發行商建議,看好信邦、台灣精銳可買進價內外15%以內、距到期日90天以上的相關認購權證,但宜設好停利停損。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