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遠距照護利器 成大雙技術 實現全民醫學園

提要

李順裕教授研發團隊推出24小時無線心律偵測器與無線智慧聽診器 結合5G系統 解決偏鄉就醫難題

李順裕教授(中)與研發團隊榮獲中華電信主辦5G創新應用大賽校園組冠軍及AI特別獎。 成大/提供
李順裕教授(中)與研發團隊榮獲中華電信主辦5G創新應用大賽校園組冠軍及AI特別獎。 成大/提供

本文共953字

經濟日報 吳國棟

科技始終來自人性,簡單操作、即時偵測、隨身攜帶,是醫療儀器的新境界,由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李順裕教授與研發團隊,所開發的24小時無線心律偵測器,秉持著居家照護的概念,將所開發產品與智慧物聯網結合,資料藉由高度安全方式傳送至雲端平台,進行人工智慧網路之計算,用以預測疾病發生可能性,並提早知會使用者的健康問題,提供使用者居家照護的可能。此技術在台灣醫療科技展攤位 I616展出。

為了將理念延伸,落實產品開發,李順裕教授與研發團隊透過與醫生群合作,成立裕晶醫學科技,串連半導體產業與智慧醫療科技系統,解決人類遠距醫療與居家照護的需求。以醫療產業為例,過去醫療器材主要對象為病人,使用單位主要為醫療院所,然隨著人類生活品質的提升,若能將醫療器材帶離醫院並導入消費性醫療裝置,與手機結合建立健康照護與管理系統,將有助於降低國家醫療資源的浪費與成本,並實現「在宅醫療」的夢想。因此透過雲端人工智慧提供醫療服務與透過半導體實現穿戴式物聯網醫療電子產品,將可實現隨時隨地健康照護的目標。

科普活動_智慧穿戴式物聯網科學營。 成大/提供
科普活動_智慧穿戴式物聯網科學營。 成大/提供

李順裕教授表示,其研發的「24小時無線心律偵測器」與「無線智慧聽診器」二項技術,採用於心臟疾病診斷之無線生理檢測晶片系統與平台。「24小時無線心律偵測器」是一個即時檢測人體心電訊號(Electrocardiogram, ECG)之感測系統,透過生理檢測晶片的核心技術,構成貼身感測模組來偵測配戴者的心電訊號,並藉由藍牙傳輸系統將資訊無線傳輸至智慧型手機端,再由手機應用程式完成後續的分析與計算,並可將心律訊號與警示結果呈現於手機螢幕上。透過此裝置及相關軟硬體之結合應用,便可隨時隨地監測與關注使用者之生理狀況,並成為使用者的「貼身守護神」。即時偵測、便於攜帶、易於使用是這個產品的特色。

另外,針對心血管疾病與瓣膜疾病研發的「無線智慧聽診器」。希望透過心電訊號可以用來檢測心律不整,而心音檢測則可以用來評估心臟瓣膜狀況,結合兩種訊號並同步分析,可以幫助醫生聽診更加迅速,也讓醫學生在學習聽診時,更快上手。

此二項技術可以結合5G系統實現遠距醫療情境,醫師端可以透過此裝置,在遠端可以看到病人的心律與心音,即時進行心臟疾病的診斷,讓遠距看診可以實現,解決偏鄉地區醫療資源不足的窘境,以及居家老人需要出門的不便,實現全民「醫電園」的夢想。

體驗活動_智慧穿戴式物聯網產品體驗。 成大/提供
體驗活動_智慧穿戴式物聯網產品體驗。 成大/提供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法國皇家攜手全台獸醫及近300家動物醫院 齊心挺健檢
下一篇
醣芯勝FFL三護配方 通過人體臨床審核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