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腦損傷與神經系統疾病 臺中榮總楊孟寅醫師:幹細胞治療可望帶來新曙光

本文共823字

經濟日報 蘇璽文

臺中榮總神經外科主任楊孟寅醫師。星醫美學集團超預防醫學平台/提供
臺中榮總神經外科主任楊孟寅醫師。星醫美學集團超預防醫學平台/提供
腦損傷與神經系統疾病,甚至是中風、脊椎損傷全身癱瘓的患者,如今都可望有機會透過幹細胞進行治療。臺中榮總神經外科主任楊孟寅醫師表示,幹細胞具有自我增生與分化的能力,且在增生的過程中可分化成不同功能的細胞,因此可用來修補受損的組織或器官,為不少患者帶來治療的新希望。

幹細胞以發育功能來看,可分為胚胎幹細胞與成體幹細胞,楊孟寅醫師解釋,胚胎幹細胞存在於胚胎發育早期的囊胚中,功能強大,但基於倫理與安全性問題,較難運用且有限制,因此目前臨床上幹細胞治療運用多為成體幹細胞,例如:造血幹細胞、間質幹細胞。

幹細胞治療又被稱作再生醫學,主要是利用幹細胞自我更新、增殖與分化的能力,來促進疾病恢復,或使功能受損的組織修復。楊孟寅醫師說明,幹細胞治療的期望目標是希望它能提供外來性細胞,進而分化成我們所欠缺或受損的細胞。此外,幹細胞治療亦能間接達到以下效果,包含:促進血管新生使腦部血流量增加、保護受傷細胞得到足夠養分、抑制發炎反應、降低細胞凋亡與纖維化的可能。

常見的幹細胞治療是透過造血幹細胞與間質幹細胞,造血幹細胞是人類造血及免疫系統的來源,負責生產血球、維持血液系統功能,因此可用於治療血液與免疫相關疾病;間質幹細胞會在身體組織受損時,自動至受傷部位進行再生修復,已有研究證實間質幹細胞可分化成骨骼、軟骨、神經、脂肪、心肌、肝臟等細胞。

幹細胞治療可區分為自體或異體移植,自體移植為使用自己預先儲存的健康幹細胞,異體移植則是取自他人捐贈的幹細胞,異體移植必須人類白血球抗原吻合才可進行。然而,有許多人質疑若臨床上異體移植的成效也不錯,是否還需要儲存幹細胞呢?楊孟寅醫師表示,因異體移植需等待配對,且可能會發生排斥問題,再加上現在屬少子化時代,多數父母都只有一個小孩,但旁系血親抗原比對符合的機率會較高。

楊孟寅醫師分享,目前臨床上有多起幹細胞治療成功的案例,建議有遺傳疾病家族史或癌症家族史者,可及早將健康的幹細胞儲存下來,作為自身健康的一種保險,以備不時之需。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東洋捐細胞流感疫苗 與國合會齊護外交替代役健康
下一篇
台灣優化細胞發展協會 舉辦植富硒研討會暨期刊論文發表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