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南藝大以AI虛擬人化歇台灣藝術史 《福爾摩沙時代》秀跨時空對話

本文共848字

經濟日報 黃啟銘

臺南藝術大學羅禾淋副教授受南美館邀約,產學合作推出科技藝術計畫「虛擬人走進臺灣藝術史」。計畫利用漫畫角色化、Live2D及AI技術,將臺灣藝術史畫家轉為可互動的Vtuber,以創新方式重新詮釋臺灣藝術史。

「虛擬人走進臺灣藝術史」展場全景照。 南藝大/提供。
「虛擬人走進臺灣藝術史」展場全景照。 南藝大/提供。

南藝大此次與南美館合作,透過展覽、研究及教育,拉近藝術與觀眾距離。運用科技發展互動展示,提供多感官體驗,創新觀展方式。配合《福爾摩沙時代》展覽,生動呈現藝術家風采,觀眾可與虛擬畫家即時互動,提問並了解其創作背景與影響,宛如與藝術巨匠對話。活動有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動畫藝術組互動媒體主修碩一碩二學生的參與,包含企劃的林亭羽、文案的林沛涵、美術的黃雅詩與劉新妍、動作美術的王楚雯等,以當下流行的漫畫、Vtuber文化,重新詮釋臺灣藝術史。

「虛擬人走進臺灣藝術史」製作過程區。 南藝大/提供。
「虛擬人走進臺灣藝術史」製作過程區。 南藝大/提供。

特別一提的是,在計畫中將推出六位臺灣藝術史中的代表性畫家,分別是陳澄波、郭柏川、沈哲哉、林玉山、許武勇、蔡草如。目前正在展出陳澄波、郭柏川,陳澄波設計概念,融合1930年代知識分子的典雅風範與藝術家的獨特氣質。服裝以大地色系為主,搭配長版風衣、襯衫與格紋褲,展現沉穩而不失個性的造型;圍巾上的舊化細節象徵其藝術歷程與時代痕跡,而草帽與雙扣皮鞋則呼應當時流行與其旅日時期的影響。郭柏川設計概念,展現他作為藝術教育家與留學歸國畫家的風範。整體造型簡約而知性,以藍色毛背心搭配白色襯衫,捲起的袖口傳達專注於藝術創作的態度;卡其色長褲與皮鞋則體現學者與藝術家的沉穩氣質。

六位臺灣藝術史中的代表性畫家在此次計劃中,圖中為陳澄波、郭柏川。 南藝大/提供。
六位臺灣藝術史中的代表性畫家在此次計劃中,圖中為陳澄波、郭柏川。 南藝大/提供。

展覽透過數位科技讓藝術歷史活化,讓觀眾不僅僅是欣賞畫作,更能深入探索藝術家背後的故事與思考過程。每位虛擬人畫家皆以漫畫形式重塑,經由AI技術賦予動態生命,達成虛擬與現實交融的體驗。

計畫主持人羅禾淋表示:「我們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將臺灣藝術史與現代數位技術緊密結合,讓更多人能夠以互動且有趣的方式去接觸藝術,感受其深層的文化價值。」本計畫於台南市美術館展覽《福爾摩沙時代》呈現,歡迎體驗AI帶給觀眾的閱讀體驗。

福爾摩沙時代-臺灣近現代美術的知識啟蒙,展期自3月25日至7月6日,歡迎蒞臨欣賞!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崑大視訊系入選金點新秀設計獎 「數位影像設計類」入圍數全國第二
下一篇
文藻外大就博會釋逾千職缺 吸引境外生留台工作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